真是天
時地利人和呀。嬴政微微一笑。若島上至於真是野人嘛,倒也不必打打殺殺的,若還得用,或許還能抓過來修長城。
漢朝,劉徹與桑弘羊商量了一番,他們現在不能大動乾戈,但可以先派遣商隊出海,到那倭國看看,再決議是否用兵,桑弘羊眼珠子微微一轉:“陛下,臣以為兵乃下策,聽林娘子所言,那倭人土地貧瘠,守著銀山,卻要依靠著海貿才能生存,每年要流出那麼多白銀,不如日後咱們摸清狀況後,便以商謀銀、以銀養兵!民間有俚語,豬要養肥了殺,待我大漢掃清匈奴後,再發兵取倭人銀山……”
劉徹與桑弘羊相視一笑,他最喜歡桑弘羊便是這一點,很會做生意,腦子也很靈光,總能想到得利最大的法子。
唐宋與倭國來往密切,對其了若指掌,與其發兵……唐貞觀年間,李世民卻在聽長孫無忌所言的一個計謀:“與大族合勘銀山?”
長孫無忌精明地笑道:“倭國與我大唐隔海相望,海上風波難測,貿然發兵,隻怕還未登島便損失精銳,不如派人以通商名義前去,先買下那座山頭。臣問過倭人使臣了,如今他們那兒混亂不堪,各地諸侯你打我,我打你,隻有個石見國,他們還不知道那兒產銀呢。”
“一個能開采數百年的銀山,挖銀不必太著急,免得引起倭奴警覺。”長孫無忌神色嚴肅起來,“隻是陛下要早做打算,臣提及合勘便是因為,這仙跡不僅僅是咱們能看見。”本就盤踞在沿海的士族大賈隻怕也有能聽見仙跡的,他們本就離得近,爭先前往,若朝廷不插一杠子,怕要打草驚蛇了。”
因此,他便提出,先拉攏沿海強大的士族把山買下來,在那石見國裡站穩了根基,慢慢摸清了航道與風向,再論其他。
“不知陛下有沒有留意到,林小娘子在路上閒逛的時候,兩邊商鋪的名字裡,不少寫的都是什麼有限公司,連去坐飛機的時候,那航空都寫著公司,公有共同之意,司有操作、主持之意;臣想著,這或許便是後人一種糾集多人一齊經商的模式:成立一個公共商團謀利,人多力量大,才能辦得了大事。”
這的確是一條新路子,也有些道理,李世民緩緩點頭:“你與房相他們再仔細盤算盤算,定下個周全的章程來,咱們再議。”
宋太祖時期,趙匡胤卻鬆了口氣:他
早就派人前往倭國了,第一批商隊都已經傳信回來一次了,於是趙匡胤將那石見銀山之事以密信相傳,命其先下手為強——這事兒恐怕瞞不了多久,大宋與倭國來往太密切了,他已經下令召回了剛剛被他解除了兵權的結義兄弟們,他得派兵過去駐守銀山,不把倭人打痛、打服,日後即便開始開采新礦,他們也一定會來爭奪。
具體要怎麼打,卻還要商議。
明朝,朱元璋就沒想那麼多——他擁有天下第一的水師,也擁有天下第一的明軍,最重要的是,他師出有名!
倭寇侵擾大明邊海不是一次兩次了,他打它們怎麼了?
而且也根本不必想那麼多,朱元璋有足夠的傲氣,萬曆那鱉孫的時候,大明都腐朽得要張居正拚一身肝膽去救了,不還是打得他們抱頭鼠竄麼?
那如今打他們還不是易如反掌?至於打完了怎麼處置倭寇?怕不怕他們卷土重來?咱老朱看著像是開慈濟院的嗎?
還留著乾嘛,聽話的送去挖礦,不聽話的扔海裡喂魚,還用得著想?
而且仙跡說得對,他原本想禁海,是因為倭人像蒼蠅似的煩,但打下來就不一樣了,“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朱元璋還記得這句話。
的確,他先前瞧不起倭人,連打都懶得打,反倒把他們縱容大了野心,還不如一下就打沒了,這樣省得後人吃苦。林菱不是說了,那家夥自個家裡打得不可開交,還養出一副狼子野心。
而且跟外邦海貿嘛,很需要一個前哨站,朱元璋都已經想好了把倭島打下來以後,就在那兒建對外貿易的市舶司。
不過元朝出海兩次都損兵折將,那邊風浪的確是急,得叫俞通淵加緊摸索出一條安全的出兵航道!
銀子,他要多多的銀子!
清朝,康熙非常有危機感——大清離林菱所在時空非常接近,既然在後世建國前幾年便枯竭封山,那再不發兵打倭人,隻怕銀子就要被他們挖光了!這事兒決不能再拖了!
隨即又很懊悔:那明朝也真是的,先前怎麼不知道這倭國還有這麼多寶貝?實在是……錯過了太多啊!
康熙眯了眯眼,他要叫火器營日夜生產火炮,也要知會杭州、揚州的船塢,多造些戰船,若還不成就去跟沙俄買一些。
大炮!他要多多的大炮!
林菱騎車買回了早點,回了酒店,林爺爺和五叔爺爺也起來了,三人吃了麵茶,有點兒糊嘴,而且不大會喝,最後沒能體會到麵茶的好吃,幸好買的油條和大包子不錯,吃飽以後便直接去趕最早一班高鐵——八達嶺長城有高鐵站,比坐車過去更快。
【其實大家都說不要一大早爬長城,容易跟旅遊團撞上,但我們下午要坐飛機回家啦,就還是隻能早上來了,希望早點到不會人山人海吧。】
沒一會兒,林菱與兩個爺爺又在車上了。
【實現一個長生不老的小目標:去看秦長城嗎?】
林菱歪了歪腦袋:
【秦長城在這兒嗎?早就沒了吧?時間太久遠啦!不過你不問我,我先前還真不知道八達嶺長城是哪個朝代的!爺爺!】
不用林菱多說,林爺爺直接回答:
【明朝修的,當時為了修八達嶺長城,還把抗倭的戚繼光調來了北京,指揮修長城上的炮台,一共修了一千兩百多座炮台,上麵有火器、佛郎機、子母炮、長箭、石塊等等,同時炮台還儲備一個月的口糧和用水等,又可以守又可以攻,很先進的,不愧是在沿海也修了一堆炮台的戚繼光呀,很有邊防守將積年防範的經驗呢。】
鹹陽宮消失了,秦長城也消失了,大秦當然也消失了,這一切都讓嬴政略微有些失落,不過的確,大秦太遠了。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眼眸一亮:“這是個好將領啊!”順帶扭頭交代內侍:“這段一字不落都要記下來。”
明永樂年間,永樂帝卻皺眉:“為何那時候的皇帝要大修長城?”原來的長城不夠用了嗎?韃子又卷土從來了嗎?他曾在仙跡說起張居正時聽到過戚繼光的名字,也就說,修長城的時候應該在那萬曆之後?
難道那時候又發生了什麼事,讓當朝的皇帝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