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帥局(1 / 2)

七彩玲瓏甲 京男蒙難 6737 字 1個月前

被黃偉鴻喚作費將軍的,正是大將費允年。

他率殘部及一眾江湖人士往京城撤離途中,便得知了兵部對其援救潼關兵敗一事,下令治罪嚴懲的消息。

眾皆嘩然。

震驚、憤恨、懊惱、後悔等情緒,在殘部蔓延開來,不少士卒畏罪叛逃。

這期間,少林、武當和點蒼三派,意見相左,已於途中不辭而彆。

剩下百裡求賢,自詡問心無愧,仍帶著弟子跟隨著費將軍回京。

彼時,京城正發生著一場大變。

費允年的部隊,在離京城十餘裡的地方,反而遇到了兵部尚書黃偉鴻一行。

黃偉鴻一行,由九把刀浴血開路,護著一位重要人物,逃過了朝廷的全城緝捕。

費允年是黃偉鴻一手提拔的心腹,自然護主,不再進入京城。

他在知曉朝廷發生的變故,並拜見了那位重要的人物之後,沒有半點遲疑,轉而跟隨黃偉鴻和九把刀,一路逃亡,反方向又往潼關而行。

其原因是,中原各地已經接到了新兵部密令,沿途設下重重關卡,捉拿黃偉鴻及相關人等,僅剩通往潼關那一條路可以通行。

潼關已被匈奴攻占,恐怕不日戰事就會席卷而來,往潼關方向走,凶險恐怕更加無可避免。

故誰也想不到,黃偉鴻反其道而行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避開了朝廷設下的所有阻攔,往潼關方向,逃了出去。

當然,費允年殘部,依舊有中途逃離的士卒,這個消息仍是傳到了新兵部耳中。

好在潼關被公孫屹率領的黃岐府軍隊,以九日急行軍奪了回來,黃偉鴻與眾人商議,當下決定,進駐通關,收編黃岐府軍隊,以此為基石,讓那位重要人物得以立足。

那位重要人物,便是當今天子。

京城的變故,就發生在代替沈夢入宮的婉儀被擒之日。

大太監藍公公,利用其職務之變,率領九幽殺手,從禦膳房混進宮中,除了捉拿沈夢,還要帶著“天子”刺殺天子。

那夜,好在是“九把刀”當值,正待組織侍衛禦敵,卻發現宮中竟然有人冒充“天子”發號施令,反而把他帶領的禦前侍衛視為刺客。

這些突如其來的宮中變故,來得太快,太不可思議。

九把刀粗中有細,沒有戀戰。

他護著真正的天子,從誰也不知道的密道,逃了出去。

九把刀他們,連夜躲進了兵部尚書黃偉鴻的府邸。

殊不知,宮中又下了一道指令,言黃偉鴻欺君,沒有將真正的女兒沈夢送入宮中,撤其職務,全力緝拿。

黃偉鴻同九把刀便不敢停留,一起護著天子殺出了京城......。

當費允年將這些變故講完時,黃岐府總兵公孫屹已張著大口,半晌說不出話來。

李世終於知道了事情原委,將七彩玲瓏甲案件的前因後果串聯起來,在腦海裡拚湊出了一副幾近完整的圖案。

“那晚的宮中變故,一定是九幽冥王的傑作。”

“他們要捉拿沈夢威脅我,卻抓錯了人,所以在秦嶺之巔發生的事,也就說得通了......。”

“還有,諸葛驚濤勾結匈奴,犯我邊陲,也一定是尹九幽的授意,這些陰謀.....卻原來都是衝著推翻朝廷來的。”

“尹九幽處心積慮地要得到七彩玲瓏甲,是要進入伏羲墓,替他的親生父親尹倫平反,我雖然不知道先皇同武王那日在皇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雷無極收養尹九幽,反倒是東郭先生,引狼入室,已是不爭的事實。”

“七彩玲瓏甲啊,七彩玲瓏甲.....你的用處,一定不止刀槍不入那麼簡單......。尹九幽布了一個這麼大的局,卻仍不惜親身犯險,要激活這件寶物,這裡麵一定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緣故......。隻不過,這件案子的真相,就快要揭曉了......。”

李世正一心想著七彩玲瓏甲的案件,沈夢卻分析出潼關的當下形勢,對黃偉鴻眾人說道:

“如此,朝廷派軍隊接防潼關,正是為了捉拿你們,一舉兩得。眼下,北有匈奴大軍,虎視眈眈;南有陸大將軍,窮追不舍。潼關城,彈丸之地,雖有天險,卻也經不住兩路大軍的圍困,看來這裡還有一場大戰,已無法避免。”

沈夢說到這裡,望向黃岐府總兵公孫屹。

她知道,要取得接踵而來這場大戰的勝利,就一定要依靠黃岐府的軍隊。

“公孫大人,您與黃大人是舊相識,他們所說,不知您.....信還是不信?”

公孫屹鎮守黃岐府十年有餘,難得麵見天子,雖不識得天子模樣,卻對黃尚書欽佩有加,當下不再遲疑,向眾人拜道:

“屬下該死,被犬子私利蒙蔽了雙眼,險些犯下大錯,壞了大事......。屬下知罪,願率本部人馬,追隨主上複辟,萬死不辭。”

黃偉鴻聞言大喜,扶住就要跪下的公孫屹。

“公孫大人深明大義,真是太好了,有你相助,我們定能扭轉乾坤。”

聽了公孫屹的表態,沈夢心頭大石終於落下。

“如此甚好,有了潼關這個關隘,又得總兵大人相助,我們可以好好謀劃謀劃,下一步該怎麼應對了。”

李世卻另有擔心,出言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