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異局(1 / 2)

七彩玲瓏甲 京男蒙難 6266 字 1個月前

內城閣樓,戒備森嚴。

這裡原是潼關守將的點將台,被匈奴占領後,改成了單於塗的行宮臥榻,四周掛有齊梁帷幔,隨風飄搖。

公孫屹依舊全身披掛,精神矍鑠地端坐帥位。

昨夜雖一夜未眠,在這位黃岐府總兵臉上,卻瞧不出半點疲憊。

他身前案台之上,鋪著一副地圖,上麵詳細地畫著潼關的各處險要地形。

“毒火”長刀就架在案台一側,他隻要一伸手,便能握住。

公孫屹身前立著一位輕甲傳令將官,雙目微紅,滿麵風塵。

這個將官是剛剛才來到潼關的,一見公孫屹,便將兵部密令呈上。

公孫屹反複研讀那份密令,眼神中充滿驚恐,仿佛不相信密令所示。

但密令下端,蓋著一枚特殊的大印,的確出自兵部,又令這位黃岐府總兵不得不信。

他轉而望向身前的傳令將官,俯身詢問:

“這麼說,朝廷的後續部隊,明日即到潼關?他們來的目的,隻是接防城池,而並非要與匈奴殘餘交戰,卻令我軍向匈奴賊寇議和?”

傳令將官雙手抱拳,畢恭畢敬地答道:

“回稟總兵大人,末將來時,兵部尚書已由禮部尚書姚新遠兼任.....姚大人的確是這樣安排的,臨走時他還特彆交代末將,要總兵大人切不可與匈奴大軍開戰。”

公孫屹雙眉緊鎖,似乎對朝廷突然罷免黃偉鴻一事,十分不解。

帶著滿腹疑惑,黃岐府總兵繼續發問:

“臨陣換帥,豈非兵家大忌?你可知曉,原兵部尚書黃偉鴻,是因為何故而被罷免?”

傳令將官如實答道:

“末將隻是聽聞,黃偉鴻犯了欺君之罪,已經畏罪前逃,下落不明,朝廷正在全力緝拿。所有與之相乾人等,皆是重罪.....但具體是什麼原因,末將就不得而知了。”

公孫屹見也問不出一個所以然,便指著案台上地圖的一處隱秘所在,對傳令將官說道:

“新的兵部可能還不知情,我的探子已經追蹤到,匈奴大軍並未走遠,而是在離潼關二十餘裡的狩獵穀安下了營寨,似乎另有所圖,不可不防啊。”

傳令將官再次拱手。

“末將隻是傳令,出現這個情況嘛.....屬下可以立即動身回去,向兵部複命。”

公孫屹聞言,點頭稱是。

“也好,軍情緊急,事不宜遲,就有勞將軍了。”

傳令將官轉身,剛想離開,又被公孫屹叫住。

“將軍可知,這次朝廷派來接管潼關的大軍統領,又是哪位?”

傳令將官立即答道:

“來的軍隊統領,是姚尚書親自舉薦的,也是姚大人的親侄子——陸天儀,陸大將軍。”

公孫屹癟了一下嘴,未置可否,揮手示意,讓傳令官自行離去。

他心中暗自思量:

“好個陸大將軍,好個姚尚書,真是舉賢不避親啊......。”

送走了朝廷傳令官,公孫屹再次拿起那封密令,隻見上麵附有一句:“前方戰事,凡與原兵部尚書黃偉鴻有瓜葛牽連之人,一律收監,等候發落”,不由得麵色愈發凝重。

他心中升起一個預感,不知對錯。

“黃偉鴻犯了欺君之罪,同他稍有瓜葛之人也要一並拿下,是不是這個新上任的姚尚書想要排除異己?這下子朝綱恐怕就會更亂了......。”

他又歎了一口氣。

“唉,我一介武夫,遠在邊陲.....這朝堂之事,也輪不到我去操心......。”

此時樓下有士卒來報,言李世與沈夢已經傳到,正等著總兵大人召見。

公孫屹這才不得不收斂神情,命人燃起香爐,並將提早準備的一桌酒席擺上。

他自見到密令後,便差人去將李世與沈夢傳來,正是要證明,這兩人是否與原兵部尚書黃偉鴻有所瓜葛?

但軒轅林中,公孫屹已瞧出李世功力深厚,定非等閒之輩,故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

更何況,他若打算用李世與沈夢去向毒手文德榮交換回自己的兩個兒郎,也必須先將兩人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