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沒這種道理(1 / 2)

奮鬥在沙俄 馬口鐵 3565 字 1個月前

“托爾可馬達”不高興了,波彆多諾斯采夫對亞曆山大二世改變原有計劃非常的“有意見”,就差沒明著說這是亂彈琴了。

說白了,這是看問題的視角問題。

亞曆山大二世站在宏觀大局以及維護本家族權威的角度出發,願意摒棄前嫌幫助不成器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

他認為這樣做可以分化改革派,達到削弱改革派的目的。

而波彆多諾斯采夫則站在自身的角度,認為康斯坦丁大公不足以對尼古拉.米柳亭造成威脅,哪怕是亞曆山大二世為其站台也不可能讓改革派就此內訌分化。

這麼做根本不能削弱改革派,反而因為幫助康斯坦丁大公背書的關係會放縱那些本來就已經很出格的知識界和新聞界,會讓這些家夥愈發地肆無忌憚胡來!

這種擔憂有道理嗎?

應該說還是有的,推動改革的人一直都是進步知識分子以及輿論人士,尼古拉一世時代一直保持對他們的高壓態勢,防止他們“妖言惑眾”。

一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隨著克裡米亞戰爭的失敗尼古拉一世的集權統治崩盤,導致各路“牛鬼蛇神”都冒了出來,改革派之所以這麼快扶搖直上占據上風,這幫搖旗呐喊幫助輸出理念的人居功至偉。

現在他們就足夠可怕了,如果再給他們鬆綁,讓他們繼續胡說八道還不用擔心負責任,那世道可不就天下大亂了麼!

一直監控關注知識界和新聞界的波彆多諾斯采夫認為要遏製改革派的發展,就必須先堵上改革派的嘴,不能讓他們繼續胡說八道了。所以對新聞界的管製勢在必行!

客觀上說波彆多諾斯采夫的擔憂也很有道理,一種思想要想傳播發揚廣大,首先就必須要有通暢的傳播途徑。反之,該種思想的流傳肯定會受到影響。

從源頭上掐住改革派,讓改革派的思想沒辦法深入人心,這確實是個不錯的招數。

反之,當改革措施深入人心贏得了上上下下大多數人的讚同,那時候保守派還能做什麼?

恐怕隻能靜靜等死了吧!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出的結果截然不同。那麼亞曆山大二世和波彆多諾斯采夫究竟誰更正確一些呢?

如果讓李驍和尼古拉.米柳亭來做評判的話,他們會一致認為波彆多諾斯采夫的建議更危險,對改革派的殺傷力更強。

這麼說吧,其實從矛盾爆發一開始,李驍和尼古拉.米柳亭就深入交換過意見,討論過康斯坦丁大公狗急跳牆不顧集體的利益向亞曆山大二世求救的可能性。

當時尼古拉.米柳亭還沒有預見到康斯坦丁大公會這麼“任性妄為不顧大局”,認為在他“強有力的說服策略”下,對方應該會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