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加派軍隊(1 / 2)

可是了宣布之後,官員們又不滿意了。

在他們看來,徐光啟和宋應星本就是皇明學院的總理負責人,學院的學子今年也要參考。

如果在讓他們二人出題,真的是會讓天下士子以及讀書人非議的啊。

這在外人看來不就是想給學院的參考學子開後門嘛?

科舉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公平公正啊。

可皇帝卻絲毫不避嫌,且要出一些前所未有的題材內容,到時不管怎樣,都是會有人不服的。

而徐光啟也顯然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因此他首先諫言,請求皇帝三思後行,另換人選。

朱由校想了想也是覺得有道理,他可以不把士族豪強放在眼裡。

可是麵對無數的讀書人,他卻不得不重視起來。

為了避免有人說自己這個皇帝公然舞弊,朱由校苦思許久後,終於想出了一個法子。

他交代徐光啟和宋應星二人,在五日之內他們就要將新題所涉及的範圍和內容給基本確定下來。

而後他會頒發聖旨和文書,布告天下今年的科舉內容和題材,以及製度的改變。

然後將題目範圍的大框架,告知給要參考的士子。

現在距離應試還有一個多月,雖然時間有些緊迫,但緩衝期也是夠了的。

為了徹底遮住一些人的口舌,朱由校還明文規定,凡不是皇明學院的學子,新題材全部額外加十分,不管能不能作答。

四書五經的八股就占了七十分,這裡還能額外加十分,可以說是天恩浩蕩了。

這樣即使是有人借此造亂生事,那他依然占據著大義名分,根本不虛民間的輿論。

等朝會結束後,官員們都是懷著沉重的的心情走出皇宮。

不少人都心中感歎,皇帝這麼肆無忌憚,如今居然想要改變科舉了,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了啊。

而朱由校則是很快的回到了乾清宮,著手處理其他的事情。

他回宮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見了虎賁營遊擊將軍李之龍與平江伯陳啟嗣。

南京雖然有了李之才與張世澤的三萬多人駐守。

可終究還是太少了,可以用退守有餘而進攻不足來形容了。

這一點從上次追繳賦稅中就能夠看出來。

為防江南的士族豪強真的狗急跳牆,他必須要加強對南方的控製,以及威懾力。

而軍隊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一支強大的軍隊,比任何的政策和陰謀都要好用。

因此他決定要讓李之龍和陳啟嗣二人,率領三萬羽林軍南下,駐紮在揚州,與南京形成掎角之勢。

這樣就算是發生緊急情況,也能進退有餘,穩住事態失控。

而朱純臣等人現在和文官們眉來眼去,也是他很不願意見到的。

但是既然已經發生了,他也沒有辦法,更不可能在這個和江南利益集團鬥爭的關鍵時刻,去對他們下手。

因此他也隻能最大限度的,去拉攏一批可靠忠心的勳貴,站在自己這邊,豐富自己的羽翼實力。

對他們委以重任,進一步的向勳貴們示好,這樣就可以避免勳貴抱成一團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