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1 / 2)

在聽了王子騰的那些話之後, 賈政也就不敢想著自己能去衙門了, 隻要沒有被擼了官位,那就已經很不錯了,就彆肖想更多的。

賈政就隻能暗搓搓地怪賈元春了,認為賈元春沒有辦好, 也認為寧國府那邊的人沒有處理好事情。秦可卿是皇室的人就是皇室的,就供著嘛,做那麼多做什麼, 何必去害了秦可卿的性命。

賈政不知道賈珍、賈蓉和秦可卿的事情嗎?不可能的,隻是當作不知道而已。

遇見了事情,不怪自己, 就是怨怪彆人,賈政就是如此。

王子騰給王夫人尋找了一個寺廟,讓王夫人出家。那寺廟是一個可靠的寺廟, 平日也有不少貴人前來上香, 這個尼姑庵名字就叫靜思庵。

傳聞曾經有仙人在此靜思,故名為靜思。也是讓那些來寺廟的人也靜思一下, 自省一下。

當然, 不是說來這邊拜佛的人都有錯,而是多靜下心來的意思。神仙都要靜思,何況凡人呢。

王夫人過來之後,也沒有選擇什麼黃道吉日剃度。出家就出家,講究的是緣法,來, 即是緣了,何必再去算時間呢。

住持給王夫人取了一個名,叫聽心,希望王夫人能多明白世間的辛苦,明白人心,不僅僅是人心的叵測,還有人心的善良。哪怕見識過醜惡,還得保持善良的心。

王夫人本就是想彌補自己曾經的過錯,想著多看看那些窮苦百姓。那她便多聽聽那些窮苦人的心聲,她幫襯不了那麼多,但或許能安慰一二。

曾經無比風光的貴婦人,就此落發成為尼姑,身邊不再有丫鬟婆子,她在寺廟也就跟其他普通的尼姑一樣過活。

賈寶玉對於親娘出家了,沒有什麼想法。他本身就很少見親娘,去年聽到王熙鳳說起他親娘和襲人的時候,他就選擇去找襲人。

“夫人真出家了。”趙姨娘前來找周姨娘,趙姨娘最近已經沒有去算計賈寶玉,也沒有算計周姨娘。

按照賈探春勸說她的話,那就是她跟周姨娘都已經老了,容顏已逝,鬥不過那些年輕的小姑娘。還有就是她也沒有必要跟周姨娘作對,她有賈環傍身,周姨娘沒有兒女。

那麼周姨娘必定不敢隨便得罪她,所以趙姨娘就更沒有必要難為周姨娘。現在就是看誰能熬得住,周姨娘這樣的沒有兒女的,就算熬到最後,也沒有什麼希望,哪裡像她有兒有女的。

這麼一想,趙姨娘也就不折騰周姨娘了。

“是。”周姨娘點點頭,她都想要出家了。可是她不能出家,一個家裡,賈政不允許妻妾都去出家,一妻一妾出家,這就說明這裡麵有問題了。

周姨娘也就是想想,寺廟清苦,有的事情還得自己做,她也不願意做那些事情,更喜歡有丫鬟伺候。

“聽心師太。”周姨娘道。

“寶二爺都沒有過去瞧瞧。”趙姨娘說到賈寶玉,麵露嘲諷,當兒子的一點都不關心親娘,都沒有想著去看看親娘。

趙姨娘不禁想她可不能讓賈環變成跟賈寶玉一樣,都不管親娘的。這樣的兒子要來什麼用,還不如陌生人呢。

“他是嫡公子。”周姨娘笑笑,不多說,那都是賈寶玉自己的選擇。

正因為賈寶玉的這些做派,外頭的人都說賈寶玉就是一個寵妾滅妻還不孝的人。賈寶玉哪裡可能管外頭怎麼說他啊,反正他的日子照樣能過得下去就好。

隻不過賈寶玉的朋友少了很多,原本就有是看中他身份的人,跟他來往的。在賈元春去世之後,那些人就少跟賈寶玉來往了,賈寶玉不是沒有察覺到,隻認為那些人太過世俗。

王夫人去的那座寺廟正好是妙玉去的寺廟,妙玉原本在另外一座寺廟,隻是總是住在那邊,住長久了,到底不大好。哪怕妙玉有添一些香油錢,可是總有人瞧見過她,有的年輕的男子就來了。

哪怕寺廟的尼姑不允許那些年輕的男子進去,但是妙玉的人有時候也得出來啊。

於是妙玉就想著換一個地方,便來這邊的靜思庵,這邊人多一些,且常有貴婦人來。想來那些年輕的男子也不敢隨意過來,其實更主要的是不好在一個地方住長久,住久了,就覺得膩味。

那些尼姑就是誦經念佛的,妙玉又是一個年輕的女子,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念想的。

哪怕妙玉從小就待在寺廟,對外麵也有好奇心,隻是平日裡沒有多表現出來。

妙玉跟賈家還有一點淵源,當妙玉得知王夫人在這邊出家之後,便打算去看看王夫人。

當王夫人,哦,聽心見到妙玉之後,雙手合十,“阿彌陀佛,貧尼為聽心。”

過去的那些事情都已經是過去的了,現在的聽心也不想說跟這些人的淵源,都請忽略。

“聽心師太。”妙玉見此,就知道王夫人不願意跟她多交談了,便也沒有再打擾聽心師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