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古人的誇大與內斂(1 / 2)

漢鄉 孑與2 5349 字 1個月前

第三十七章古人的誇大與內斂

官做的越大,雲琅對小民的生活就越發的感興趣。

大軍準備把整個上林苑梳洗一遍,這就給了雲琅從近處觀察上林苑百姓生活狀況的一個機會。

此時的上林苑裡基本上看不到自然村落,所有的村落都是以塢堡存在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畢竟,上林苑的土地分配方式與地方有很大的不同。

這裡的土地一部分用來安置了秦嶺上下來的野人,另一部分則是用售賣的方式賣給了關中的富人。

這兩種人,不管哪一種都有群居的習慣,並且習慣性的將自己的住所弄成一個個的堡壘。

瞅著原野上矗立的一個個堡壘,雲琅覺得這樣的關中跟千年以後的歐洲很像。

不過呢,也有很大的不同,千年以後的歐洲領主們就是一個個的國王,一個個國王統領著各自的屬民,過著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

這樣的居住方式非常有利於城市的形成,隻不過因為人口的關係,塢堡在平原上星羅棋布,顯得多了一些。

這樣的模式,其實就是雲氏莊園的模式,如今被皇帝廣泛的應用在上林苑裡。

塢堡的出現,很難說是好是壞,好處在於這樣密集的居住方式很方便官府進行管理。

壞處則在於,有了塢堡保護的百姓顯得不那麼順從。

很顯然,皇帝對自己的統治有著絕對的信心,連塢堡建築的堅固程度,高度都沒有要求。

這就讓這些剛剛富裕起來的塢堡主人全部都在苦心經營自家的城堡,所以,這些城堡的外牆都格外的高大。

新豐市就是這樣的一個所在。

昔日單獨的一座聚居地,現在變成了一長串塢堡,能看的出來,這是皇帝有意為之的,這一串塢堡如同鎖鏈一樣矗立在鹹陽的東南,算是長安的幾座衛城。

雲琅的大軍不允許經過長安,因此,隻能繞道新豐市直奔三原,最後抵達灃水。

夏日的原野總是美不勝收,夏糧已經收割,秋糧剛剛發芽,高大的榆樹,柳樹,鬆樹撐起了關中優美的天際線,河流,小溪遍布期間,農人或者在田間耕作,或者在樹蔭下製作竹器,婦人在小溪邊浣紗,孩童在小溪中嬉戲,如果不是因為要趕路,雲琅都想跳進清澈的小溪裡洗涮一番。

大漢時期的關中平原,還屬於開發的初期,前秦留下裡的水利工程依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雲琅率軍從新豐市過了渭水之後,就看到了高陵,高陵並非埋葬著某一位皇帝,而是因為奉正塬高聳的緣故,才被稱之為高陵。

高陵下麵就是著名的鄭國渠。

取自涇水的滔滔清水通過這條河渠,慷慨的灌溉了沿岸三百裡農田。

劉徹對這條讓前秦五穀豐登的河渠並不滿意,如果不是因為明年就要大征,他就準備在涇水上再開鑿一條河渠,這條河渠起自穀口尾入櫟陽,最後注入渭水。

這裡才是關中真正的膏腴之地!

也是劉徹治理天下信心的真正來源。

“彆看了,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陛下的。”

曹襄俯身捏了一把泥土拿給雲琅看。

“捏一把都能攥出油來,知道不,這裡種植的麥子一畝地能產五石!”

雲琅看了一眼泥土道:“黑土地啊,真是難得。”

曹襄感慨的搖頭道:“真正是滄海桑田啊,昔日的高陵下,原本是一片沼澤,前秦修造水渠引走沼澤之水,造就了這片肥沃無比的良田。

很多人都說這是天賜福地,卻不知道在這片土地上曾經進行過一場大戰,十餘萬人魂歸大地。

這些能攥出油來的土地,不知蘊含了多少冤魂。”

雲琅見曹襄非常感慨,知道他在顯擺,他的祖宗曹參就是在這裡陪伴太祖高皇帝擊破了前秦最後的一絲抵抗力量,進入了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