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反漢複秦?(1 / 2)

漢鄉 孑與2 6651 字 1個月前

第十一章反漢複秦

對雲琅來說,太宰就是一個類似多拉愛蒙一般的存在。

隻有一點不太好,這家夥拿來的東西都是舊的,全部都是舊的好東西。

雲琅儘量不去想這些東西的來路,他擔心一旦自己弄明白了,太宰可能會殺人滅口。

山裡的生活是富足的,這中間離不開雲琅不懈的努力。

乾蘑菇,乾野菜,臘肉,香料,他們的餐桌上甚至多了一個半瓷的盤子,這是雲琅無意中找到了一點高嶺土,試驗著在柴窯裡麵燒出來的。

當初找來高嶺土的時候,太宰還說這種土可以吃……

雲琅當然知道這種土可以吃,隻是吃過這種土的人最後都會死,他另外有一個慘烈的名字叫做觀音土。

太宰還興致勃勃的跟雲琅介紹了一些高人靠吃觀音土最後成仙的經過,看得出來,他非常的羨慕。

雲琅覺得自己以後要是想弄死太宰,不用下毒,隻要把高嶺土磨成粉末給他吃就足夠了。

直到現在,太宰在雲琅麵前暴露的秘密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雲琅隻需要做一點簡單的歸納總結,就能判斷出大部分的事實。

不過,他現在沒有做好出山與彆人見麵的準備,這是一個不同於他過往的世界,這裡有這裡的規則,對於這裡的生存規則,雲琅還太陌生了,一個與所有人都格格不入的人,在這個時代,被殺死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結果。

大雪封山的日子裡,整理簡牘,其實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這裡有堆積如山的簡牘,每一片簡牘上正反麵都寫滿了文字。

雲琅辨識的非常困難,小篆的字體一個個非常的相似,稍微不注意,就會看錯,看錯一個字的後果就是整部簡牘的順序就亂了。

沒有什麼比整天泡在簡牘中學習小篆文字更快的方法了。

其實,整個屋子裡的簡牘上記錄的內容,並不比一本半寸厚的書本多。

裡麵的信息內容卻廣博的太多了。

簡牘上寫字很難,聽太宰說,以前都是用刀子刻字的,更難。

於是,為了少費點製作簡牘的時間,簡牘上的文字就儘量的簡化,有時候簡化的連作者自己都弄不明白。

尤其是一字多用,這就要見仁見智了,後人為什麼會對古代流傳下來的學問有無數種解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窮。

太宰對雲琅嚴謹的治學精神還是非常滿意的,尤其是翻看了雲琅按照圖書館分類法整理歸類出來的簡牘,覺得非常方便找尋需要的記錄。

身為大秦的太宰,他甚至要求雲琅把這種方便的歸類法書寫在簡牘上,好流傳於世。

“就這個分類的法門,如果始皇帝還在,老夫就會諫言讓你來充當陛下的值更官。”

“這是一個多少擔的官職?”

“六百擔!”

“能養活一家人不?”

“大秦的縣令爵位大夫,一**米一鬥,醬半升,菜羹各一,肉食一盤,另有食邑百戶,各色雜絲五匹,你如果就任陛下值更官,食料俸祿加倍,由於是陛下近臣,獲得賞賜的機會要比旁人多得多。

運氣好,甚至有各國敬獻的女子可以婚配。”

“如果大秦尚在,您呢?”

太宰臉上洋溢著光芒,一字一句的道:“若是始皇帝尚在,太宰的家門,等閒人不得入。”

很明顯,太宰說的等閒人,指的就是雲琅這種可能擔任值更官的小吏。

明顯被太宰鄙視了,不過啊,破落戶都是這樣,總拿祖上的榮光說事。

“現在外麵的皇帝是誰?”

“偽帝劉徹!”

“我們要反漢複秦?”雲琅覺得太宰想要推翻漢武帝的統治難度很大,如果是漢獻帝他可能還會參加,至於漢武帝——還是算了。

太宰並沒有瘋狂到忘乎所以的地步,長歎一聲道:“劉徹承父祖餘蔭府庫餘糧堆積如山,舊米未儘,新糧又到,聽說他的錢庫裡串銅錢的繩子都腐爛了,隻好堆在露天裡。

加之此人自幼聰慧,又懂得輕徭薄賦惠及萬民,天時地利與人和他占全了,現在起事沒有成功的可能。

時機不好,我們隻能繼續蟄伏,靜待天時,一旦風雲變幻,我們就揭竿而起,重塑我大秦江山。”

雲琅認真的點點頭,表示非常同意太宰的見解。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一般都是烈士,他對充當烈士沒有任何興趣。

認慫有時候是睿智行為的具體表現,尤其是在漢武帝麵前認慫,雲琅以為這是一種驕傲跟榮譽。

在漢武帝時期談反漢複秦這種話很沒意思,兩人很自然的將注意力放在快要熟的飯菜上。

雲琅今天做的晚飯是大米飯跟蒸臘肉,配以乾菜,跟蒜瓣,陳米總有一股子嗖味,這東西雲琅在孤兒院沒少吃,特意在蒸飯的時候放了一點鹽巴跟豬油,米飯蒸熟之後,米粒晶瑩,飯香撲鼻。

一指厚的肥豬肉蒸的酥爛,咬一口油脂四濺,唇齒留香,清亮發青的豬油往熱騰騰的米飯上一澆配上柔津津有嚼頭的蒸乾菜,雖然隻有兩個人,卻吃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