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孔明師伯的孔明燈(1 / 2)

漢鄉 孑與2 6101 字 1個月前

第五十三章孔明師伯的孔明燈

軍中是雲琅的天下,官府這一邊就不是了。

陳爽乃是堂邑侯陳嬰的後裔,也就是說,陳爽最大的靠山其實就是長門宮阿嬌。

在雲琅對司馬相如就任張掖郡刺史不滿意之後,原本的武威郡刺史陳爽就變成了張掖郡刺史,而張掖郡刺史司馬相如就變成了武威郡刺史。

這樣的安排裡自然有劉徹的惡趣味,總之一句話,司馬相如不能離開河西!

陳爽算是一位稱職的刺史,在他接任張掖郡刺史之後,嚴格按照雲琅的命令,大力修建道路,不僅僅完成了張掖道酒泉郡的一半道路,也完成了張掖郡到武威郡的一半道路。

在完成修路的同時,還修建了六十裡長的水渠,修整了五萬畝農田,而農田甚至已經長出了第一茬糧食。

這樣的人卻心思不純,明裡暗裡的希望雲琅可以自立門戶。

這樣的人雲琅見多了。

沒一個是好人!

他們喜歡在權貴間挑起戰爭,然後趁機撈取好處。

雲琅的職位夠高,爵位夠大,身邊圍繞的權貴力量也足夠,這樣的人,最好的結果就是走上與皇權對立的道路。

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他們都能搶先分得一杯羹!

畢竟,勳貴資源是有限的。

所以,這樣的遊戲在勳貴中被使用的經久不衰。

看破不能說破,這也是勳貴間早就形成的默契,指望勳貴們守望相助,那就太愚蠢了。

所以,雲琅能做的,就是一笑了之。

武威郡直到目前僅僅修建了不足二十七裡的道路,據說全是武威刺史司馬相如帶著家仆修建的。

除過修路,武威郡的其餘公務,薑環完成的很好,開墾了多達十六萬畝的農田,修建了一百餘裡的水渠,最重要的是修建了兩萬三千多間窩棚。

為安置移民做了很大的貢獻。

表麵看起來似乎不錯,實際上,薑環在認真的完成皇帝給的任務,對於雲琅分派的活計視而不見。

這明顯是一種找死的行為,而且還是最愚蠢的一種,哪怕是太子劉據,也不敢對雲琅如此不敬!

這讓雲琅覺得非常有趣。

霍光也覺得非常有趣!

隨著師傅距離武威郡越來越近,薑環越來越焦急。

此時再想修路時間上根本就來不及了。

於是,在某一個夜晚,薑環把長史大印懸掛在長史府大堂上,整個長史府的人在一夜間消失無蹤。

霍光沒有派人去攔截,更沒有派人去追趕,隻是寫了一封文書派人送去了長安。

薑環跑了,修路的責任就落在了司馬相如這個刺史身上。

這是司馬相如所沒有料到的。

霍光再一次關閉了姑臧城,任由司馬相如在外邊如何哀求也不肯開門。

既然他們願意在河西之地鼓搗出一些麻煩,那麼,就該有承擔後果的責任。

薑環掛印逃跑,估計也逃不出多遠,繡衣使者最關注的就是這些人。

如今的大漢官員,絕對不是文皇帝,景皇帝時期,那個時期可以掛印辭官,甚至被人們引為美談。

現如今……大漢皇帝不許!

所有掛印辭官者就預示著對皇帝的大不敬!

司馬相如就是害怕這一點才不敢私自逃回長安,沒想到,他不敢做的事情,薑環做了。

截殺薑環不是一個好主意,會給人留下一個殺人滅口的嫌疑,雖然這種事情雲琅不是沒做過,這一次卻非常的沒有必要。

薑環回到長安,必定會托庇於劉據門下,然後……這件事估計就非常的熱鬨了。

劉據有很大的可能讓步,在謝長川,夏侯靜之後,製造新的一個保不住門人的例子。

這不是雲琅有意識做的事情,而是霍光很想看看劉據的底線在什麼地方。

殺掉吳彤,是因為此人是武人,說不定有膽子直麵雲琅,這是不合適的。

死掉的吳彤給了薑環非常大的壓力,讓薑環跑回長安哭訴,對雲琅來說是最好的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