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以訛傳訛(1 / 2)

漢鄉 孑與2 5980 字 1個月前

第二十八章以訛傳訛

雲琅的涼州牧做的非常開心。

在涼州境內,雲琅才會覺得可以長長的喘氣。

離開了涼州,劉徹就會成為他噩夢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國家正欣欣向榮的往好裡變化,百姓的生活也漸漸的變好,農稅在不斷地降低,徭役勞役征調的次數也在變少。

這是國力強盛的最主要標誌。

最重要的是,有些富裕的地方,在征召百姓興修水利等事情的時候,開始出現工錢這一說法。

涼州就是其中之一。

修路就有工錢!

其實呢,雲琅也不想給這些勞役們工錢,能省錢的時候他也不願意鋪張浪費。

可是呢,涼州這地方的人,根本就沒有用錢的概念。

他們更加喜歡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隻是遠古時期的交易方式,對地方經濟半點好處都沒有。

左手倒右手一般的交易,沒有盈餘這個概念,你讓需要食物跟物資支持的身體怎麼活下去?

所以,雲琅就開始給勞役們發錢,甚至把他們的糧秣也換成了錢分派了下去。

有軍隊在,不愁這些人拿著錢買不到足夠的食物跟物資。

羌人中間的富人他們很喜歡錢這個東西存在,至少,有了錢之後,就不用往家裡存儲多的數不清的糧食。

窮人就不成了,他們的眼中,隻有糧食,麻布,綢緞,牛羊豬才是財富。

經濟改革的先鋒必須是軍人,依靠百姓自覺,雲琅認為一百年都推行不下去。

對涼州閉塞的百姓來說,一百年前是怎麼生活的,一百年後依舊如此,基本上沒有新的東西。

隻有每一次大規模的暴力事件發生之後,這裡的狀況才會發生微不足道的一點改變。

雲琅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跟彆人講過什麼人權了。

一來沒有必要,二來,劉徹都不跟他講人權,他怎麼可能難為自己去跟彆人講什麼人權。

強製百姓使用錢這個東西來交易,首先就要設立一些大型的交易市場。

隻有讓錢這個東西真正可以換來東西,在涼州推行錢這個政策,才能有好效果,最終養成百姓用錢的習慣。

等涼州的商業與大漢國內的商業融合一體之後,當大家都用一套規則辦事之後,當大家過同樣的節日之後,民族融合也就完成了。

在涼州,暴力工具遠比教化有用。

如果想要讓涼州徹底的變成大漢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後的教育必須跟上。

大漢國內的諸子百家學問盛行,越是富裕的地方思想就越是混亂,相比之下,涼州就算是一張潔白的白紙了。

這裡人從來就沒有接受過教育,這個時候為他們開蒙,教他們什麼,他們就會信什麼,是一種非常可愛的教育現狀。

董仲舒非常喜歡這個地方。

夏侯靜也非常的喜歡這個地方。

然後,夏侯靜就要求雲琅準許他在姑臧城開館招納弟子。

在雲琅陰冷的目光下,梁讚縮在帳篷的角落裡抱著腦袋,一聲不吭,哪怕雲琅的腳已經落在他身上無數次了,他依舊如此,絲毫不為師傅的苦心所動。

霍光抱著一本書坐在椅子上,對師傅毆打梁讚的行為非常的滿意。

西北理工的人在內部出現糾紛的時候很少講道理,拳腳才是最直接的對話方式。

等到開始講道理的地步了,事情就已經非常,非常的嚴重了。

等師傅毆打完畢了,梁讚就撣撣身上的灰塵,先給了師傅一張笑臉,然後對霍光道:“現在你滿意了?”

霍光挪動一下屁股,目光並沒有離開書本,聽梁讚在諷刺他,就笑道:“你想留在涼州,到底想要乾什麼?

這裡人口太少,你準備教化蠻夷?

等山東田氏到了涼州,你又要跟田氏鬥個你死我活,你應該知道,陛下僅僅是把田氏給搬遷到了涼州,而不是流放。

人家在山東是富豪,到了涼州一樣是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