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實踐考核(2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4162 字 2024-04-14

而且,這些任務往往會有附加規定,比如有些需要單獨完成,而有些則必須組隊完成。

雖然任務的題目是以儒禮要義為題,但是具體的任務內容,卻非常貼合花旗國的本地實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流於理論和想象,重點是要考驗出幼童們能夠真正在花旗國的環境中活出“儒”的精義要理。

有的幼童在“仁”類科目裡抽到了“愛鄰如己”的任務,規定要與自己寄居之家周圍五戶人家建立良好的關係。包括每天要上門對其問候,幫助其完成家務,解決其具體困難,並最終獲得其家的良好評價

但是附加條件是,要讓那家人學會至少五十個西尼文字,知道至少三個黛青儒家經典故事。

這些任務隻是繁瑣一些,隻要有耐心,肯吃苦,要完成並不難,因此隻有一分而已。如果想靠這種任務過關,需要連續做十一個!

還有同學在“智”類科目裡抽到做一些儒家經典理論的整理編撰工作。工作量並不是特彆大,對於一直在努力學習的他們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附加條件是,要在考試規定時間內在花旗國出版付印。

一個月啊,哪兒那麼容易。

所以看起來簡單的任務,實際完成起來並不難,要考核到你對花旗國當地法律、製度的充分了解和掌握,而且你還得有相當強大的社交能力。

與其說是“智”科考核,不如說是綜合考核。

但即便是這樣的任務也隻是一個三分任務。

並不是說因為選擇了“智”科,所以難度就更大,事實上,“仁、義、禮、智、信”五科之中,“智”科反而算是比較簡單的,難度僅高於“禮”“信”兩科,真正最難的是“仁”和“義”。

隻能說,任何一科的五分題,都設計的比較不合常理。

為了安全起見,避免掛科,幼童們幾乎沒有人選擇五分題,寧可多做幾個任務了。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人選擇五分題,那就是對自己綜合實際能力有充分信心的那種學生。

比如之前那作為“幼童迎請代表人”的幾名大齡幼童。也就是,梁敦彥、蔡紹基、詹天佑、唐紹儀十七歲,四人。

四個人選擇的都是最難的五分題。

梁敦彥選擇的是“信”科,蔡紹基和詹天佑選擇了“智”科。而四人中年齡最輕的唐紹儀卻直接抽了“仁”科的題目。

根據大家抽題的經驗,仁字科的題目通常是最難的。

不過現場並沒有人覺得唐紹儀此舉是輕狂,反而都向他投出了羨慕和敬佩的目光。可見唐紹儀的實力在平時就已經被眾人所認同了。這也就難怪他雖然在四名代表人中年紀最輕,卻儼然是代表人中的代表人。

而當唐紹儀打開題目之後,自己心裡也是一陣激動,臉上不禁控製不住露出了笑容。

“抽的什麼?這麼開心?讓我看看。”平時跟唐紹儀關係很好的幾個同學,紛紛湊過來搶著要看題目。

一看之下,大家卻是非常的沮喪和驚訝。

“天啊,怎麼會有這種歪題?”

“這不是存心為難人嗎?這樣的任務,我們這些學生怎麼可能做得到?”

“就算是那些大人們自己也未必能夠輕易完成吧,居然給我們這些學生出這種題。”

唐紹儀本人,卻還在那裡暗自偷笑。

“到底是什麼題目,讓我看看”說話的卻是隻有十四歲的譚耀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