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溜球事實上一兵一卒都沒有的情況下。
而且,即或國與國有良好的關係,但是在溜球已經滅國的情況下,現在事實上不能再強調兩“國”的關係,而更多的是黛青麵對一群失去祖國的遺民的狀態。
如此情形下,又該怎樣?
自然應該儘力搞好遺民們與黛青官員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以之前溜球國對黛青國的貢獻而像討債一樣的索要。
至少,現在人家黛青還允許他們住在黛青,而且供吃供住。如果真把人家惹急了,臉一翻,把這些遺民們驅逐出境,他們又有什麼辦法?
向宏隻能如實相告“公爺說得甚是,我等慚愧不已,隻是我等無知愚鈍,實在不知該如何與黛青官場建立關係啊。還請公爺指點開示。”
“哈哈哈哈,說得好,實在。不知道是正常的,能夠承認不知道是聰明。就怕自己不知道還硬裝知道,聽不進人勸,那就沒了救了。既然你們請我說,那我就說兩句,你們隻要能聽進去,溜球有望啊。
說到關係,其實有兩層,一是國與國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
這國與國的關係,當然就是黛青與溜球的關係。這一層,沒什麼問題,本來就挺好,隻是溜球那邊出了問題,讓倭奴給滅了。所以要在溜球那邊使勁,光鬨黛青是沒用的。
第二層關係,也就是人與人的關係,那才是關鍵所在。
為什麼這麼說啊?因為國是由人組成的,有人才有國。這個道理,想來你們也是清楚的。之前溜球給黛青朝貢,黛青也給溜球回贈,這都是國與國的交流。可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呢?我不知道你們溜球是怎樣的情形,至少在黛青,無論文武百官還是士農工商,想要做任何事情,名義上固然要講究公理大義,可是實際辦事還是要講究個人關係才行啊。
那麼現在這個時候,讓你們兩個外國人,在黛青建立關係,豈非極難之事?彆看你們去過很多官員的府上,可是你們跟人家是建立不起關係的,再怎麼臉熟也沒用。
而且,黛青的官員數以萬計,又怎麼是你們結交得起的呢?與其無的放矢,不如直取要鄰,找到可靠的渠道建立最有價值的關係豈不最好?”
“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關係?又怎麼找到可靠的渠道呢?”宏向急切的問。
“嗬嗬嗬,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們可曾聽說中土有句古詞說得好‘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照桂神秘的笑著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