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胡雪岩的憤恨(2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4568 字 2024-04-14

但現在盛宣懷的意思則是把官督商辦這種模式,做為一個根本模式提出來,官方做好監督之外,具體經營方麵的權力完全下放給商人,讓商人完全按照正常的商業規則去運作。

這是需要非常大的魄力的。

純官營,肯定更有利於官員們撈取自己的好處。

純私營也有利於商人們賺取浮利。

官商勾結的話雙方更是名利儘收。

比如之前沈葆楨和胡雪岩合作的萬年黛青號,雖然產品很成功,但是成本卻高得驚人,而這些高成本的利潤自然毫無意外的都進了胡雪岩的個人腰包。

官督商辦雖然對這二者獲取私利有很大限製,卻更有完善監管和運營,實現分工和分權,更符合重大項目的完成。

在盛宣懷的方案中,官方怎麼監督,監督哪些方麵,由誰來監督。都規劃得非常清楚,這些一旦生效,那麼商人即或拿到項目,想要不出大力,隻依靠浮報成本從中獲利,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當然,與國家合作,肯定是有利可圖的,即便再嚴格,也會有人乾,隻不過不投機取巧的空子少了,要想賺錢就隻能通過苦乾實乾才行了。而隻有大家都能夠苦乾實乾,不鑽營空子,黛青才能真正富強起來。

盛宣懷在方案中提到,國家尋求所謂富強,其大方向固然是求富,但國富與民富,還是有很大區彆的。財富儘收於官府,則民窮,儘散於民間,則官冏,無論官民都需要有合理的收入才行。而官督商辦,可以以股權為杠杆,很好的合理分配利潤。利潤分配好了,接下來就是大家做好份內的工作就是了。官方的本職就是監管,那就做好監管,不要在生產經營上瞎指揮。商人本來就是善於經營,那就放手大膽讓他們去賺錢,他們賺到錢了,要麼享樂消費,要麼投入更大的項目,前者自然帶動就業和生產,而後則擴大了帝國的稅源。

何樂不為?

盛宣懷的理論說起來也簡單,洋人建廠,一向都是賺錢的。人家就是通過利潤積累,再投入不斷擴大的生產中,從而形成了強大的生產力。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了強大的國力和軍力。黛青以往的洋務,隻生產,不經營,無利可圖,當然不能持久。

盛宣懷覺得,黛青商人一向可經營各行各業,可以賺錢。洋人在黛青興辦各種西來新業也都是賺錢的。那麼讓黛青人去學習那些西洲的新技術,使用西洲的機器設備,為什麼就不能同樣的賺錢呢?黛青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有充足的原材料,有廉價的勞動力。除了技術水平不如西洲列強,其他各方麵的生產成本都明顯低於西洲,一定是可以賺更多的錢的。

至於之前興辦的那種不計盈虧,依賴進口,單純服務於軍事的洋務,猶如沙上建塔,肯定不能長久。當務之急,是要由官府牽頭,迅速轉向真正可以盈利的民用企業。這才是真正能夠富國強兵的長遠策略。

照此理論,盛宣懷又展望了一番。即,可以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後,將此舉推廣於各行各業。這樣運營十年之後,黛青必將百業俱興,國富民強。

這一理論,實在讓胡雪岩非常憤恨。

本來他就對於盛宣懷沒有把自己成功介紹給李鴻章有所不滿,但那還隻是小事。這份方案一出,豈不是斷了自己的財路?

他不會苦乾實乾嗎?

會。

胡雪岩剛起家的時候,本來就是實打實的經營藥鋪、錢莊和生絲買賣。但是這些年來,跟著左宗棠搞了幾個大項目,他已經嘗足了虛報浮誇的好處。

胡現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利潤,都是通過給黛青朝廷承辦項目時,虛報成本賺到的。

根本動都不用動,就是說說謊,欺騙一下朝廷,賺到的利潤卻是過去過去辛辛苦苦,流汗甚至流血賺到的上百倍!唯一會痛的是良心。

但商人是利字當頭的。

過去講良心,是因為起步之初,必須先有好的信譽,否則怎麼拿到生意?可是現在明明不講良心才更有利可圖,甚至是百倍之利。那麼即便砍掉一百個腦袋,這個生意也是必須要維持下去的。

所以,必須把官督商辦扼殺在萌芽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