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李蓮英來了(1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3036 字 2024-04-14

尚泰派出重臣秘密前往黛青閩福省,麵見黛青閩浙總督並向其遞交了尚泰的密函。閩浙總督衙門又將事情報到了黛青朝廷。這樣就有了之前李鴻章提出“倭奴威脅論”的一幕。

但是黛青此時並沒有為了溜球而與倭奴翻臉的想法,李鴻章還在大搞“與倭親善”呢。所以憂也好,憤也好,都隻是一種情緒上的表達而已。黛青除了讓駐倭奴公使向倭奴提出“冷靜、克製、對話、和平”之類的空話之外,就再沒有彆的行動了。

這種空話,如果說倒退一百年,至少是五十年,或許還會有點用處。但是對於今天的黛青麵對今天的倭奴,那也就是一個笑話,還不如什麼也不說呢。因為如果什麼也不說,倭奴人還會覺得可能黛青並不自己乾的事兒,還多少會有一點點的顧忌。現在說了這些話,倭奴人終於明確了,黛青即便知道自己正在鎖死黛青的喉嚨,也什麼都不會做。那麼,下次可以乾得更猛烈一點。

於是,倭奴繼續開始在溜球的實質性管理行為,先是收了溜球的司法權,將溜球當地的司法行為納入倭奴最高法院的管轄範圍。進而對溜球推行倭奴護照製度,溜球人如果要離開溜球去包括黛青在內的其他各國,都必須向倭奴申請護照方可出行。

麵對倭奴進一步的緊逼,尚泰自己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他毫無實力,隻能向外界,主要是黛青求援。而麵對溜球這個“一向懂事聽話的乖孩子”委屈的哭求,黛青卻還是拿不出有力的作為。

當然,黛青官員們對於形勢還是分析得挺透徹的,比如時任駐倭公使何如璋,除了向倭奴提出過“嚴重抗議”更向國內上書,力陳援助溜球的重要意義,他寫道“現在倭奴國勢未定,兵力未足,然已經如如磨上之刀,弦上之箭。一旦其刃鋒,其力滿,則必有損於我黛青。此時正應乘其未成之機與之爭鋒,若一味息事,事必不息,若隻隱忍遷就,溜球必滅。若溜球不保,則昭鮮亦危,若昭鮮有事,則東土震動,太祖、太宗陵寢不寧,則實大不孝也!”

可就是這樣清楚明白的陳詞,還是不能打動李鴻章那刻堅定的“和平之心”,他是鐵了心寧可犧牲掉溜球也要維持“與倭親善”的政策。

李鴻章當然不是無緣無故做這樣的決策的。

他也是以大局為重,而他所謂的“大局”指的並不是“黛青”,而是他自己的“淮軍體係”。

如果現在這個時候跟倭奴鬨翻,那麼按照兵力的分布,東部與倭奴相交的可全都是他的淮軍體係出來的部隊。他可不像左宗棠,會把自己的全部身家血本都壓上去保衛國家。相反,他要保持軍隊和體係都在,隻有有兵、有槍、有官、有權,他才有理由以建設軍隊為由向朝廷要錢、要權、要條件;也才能有力量向地方和商賈收租、收息、收紅利。

這可不隻是他自己一個人的事兒,這是所有淮軍係統出身的數千官員,數十萬兵丁上百萬家屬的大事兒啊?!

而且,他李鴻章可不像那個木頭腦子的左宗棠。左宗棠那麼為朝廷拚命,那是因為他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一個黛青人,一個黛青朝廷命民。可是他李鴻章可是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固然是黛青人,是黛青的朝廷命官,但自己也是一個西尼人,一個南土西尼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