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學館一經設立,首先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奕欣果然派了人來,在毓慶宮大興土木,建了一座實驗樓。這座實驗樓的規模格局,完全是仿製先知樓的設計,裡麵的設備也都是采買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
師資倒是不能很快到位,那得需要時間去聘請,選人,商談,考核,再從世界各地趕到黛青的京城,樣樣都得需要時間,所以快不起來。
但是,學生們倒是比老師容易落實,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皇學館包括皇學館附屬預備侍衛班,基本上做到了學員全員到位。
居然擴大到了一百六十三名學員。
其中,皇學館伴讀一組,以載澈為組長,共計十一名同學。皇學館伴讀二組,以載汲為組長,共計九名同學。皇學館伴讀三組,共計十二名同學,以溥倫為組長。皇學館伴讀四組,以溥侗為組長,共計十名同學。
而這四組,又分彆負責不同的重點科目。
一組主要負責騎射武功,二組主要負責西學科技,三組主要負責古倫和塔拉經典,四組主要負責西尼經典。
四個伴讀組,共計四十二名同學,這些學生都是來自四王的推薦,主要來自支係相對較近的宗室皇族家庭。
除了這四個伴讀組,還有一個名義上算是附屬,實際上人數規模幾乎是伴讀數量三倍還多的預備侍衛班。
這個預備侍衛班同樣來自四王的推薦,但是人員卻大多屬於那些與四王有著各種交情的遠支低爵位的宗室,有些甚至已經淪為閒散宗室。四王性情不同,所推薦的人也大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似的,就是他們推薦的這些孩子的水平都還是相當不錯的。最起碼,體格都很強健。
黛青皇室的規矩,無論是皇室還是異姓,除了特彆加有世襲罔替特權的之外,所有的爵位在世襲的時候都要每代遞減一級。
比如說第一代是親王,第二代繼承的時候就隻能達到一個郡王,第三代最高隻能是貝勒,第四代是貝子。
而且,這還隻是封頂,不是起步,襲爵的時候還要考封,通過各種考試來確定成績,成績好的,可能獲得可繼承的最高爵位,就是比照上一代降低一級。要是遇著成績不好的,那說不了想不起,就得往下再降。
有的親王的繼承人,居然隻得著個貝子,那就是因為考試成績太差了。
這還得是嫡長繼承人。
各種的幼子、庶子,那就更加等而下之了。所以有親王、郡王的兒子,隻能混著鎮國將軍的。
當然,這隻是襲爵,各人襲爵之前,襲爵之後,都可以憑自己的政績武功給自己掙前程,憑自己的本事換取更高的爵位。這也是黛青帝國皇族之中始終人才輩出的原因。如果不努力,那就得不到爵位,但如果你肯努力,你的路肯定是比普通人要寬廣得多。
但即便如此,仍然還是有很多人最終撈不到爵位。這些人當然就是那些祖上既庶且幼,而且考試成績也不好,軍功政績也不怎麼樣的人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