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道末曾經把塔爾瑪帶進自己的意識空間,也領略過載汲留下的靈宮,可問題是,他沒有辦法把載汲弄進來。
至於a位麵的載汲是怎麼進入道末體內,道末也不知道啊。
不僅道末不知道,那位a位麵載汲自己也是一無所知呢。
不管怎樣,道末儘力的把a位麵大載汲的各種知識傳遞給b位麵的小載汲,而b位麵小載汲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顯示出了深厚的興趣。
不過,這些知識的轉化輸出需要一些時間。
道末和載汲商量這個困難,結果載汲刷的給他拿出一份購買清單和幾張設計圖。
購買清單上羅列著一大堆普通黛青人根本接觸不到的東西打印機、電報、電話、留聲機……
而設計圖則是這個時代所有人都沒接觸過的東西,有些是載汲在a位麵掌握的技術,還有一些則是在a位麵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出的設計。
就像那三十輛“移動堡壘”一樣。
這一次,載汲設計了一種“真幻影鑒”。
而這,隻是“奇異書房”的一部分。
在他所處的a位麵的花旗國有一位叫托馬斯的發明家,先後發明了印刷機、留聲機、電燈泡、共電式電話和電影。
雖然在載汲穿越過來的時候,他隻得到了托馬斯的一部分資料,但以載汲的智商,把這些設想變成現實幾乎是不需要用腦子的。
所以,比托馬斯設想中更先進的全套適用於針對b位麵載汲的教育設備,就被他係統的設計出來了。
需要什麼材料,買;需要什麼人員,招;需要什麼設備,造。
就在b位麵的載汲已經把《四庫全書》、《大吉利百科全書》,以及所能夠收集到的各種宗門、學派、類彆的書籍,都啃得七七八八的時候,這座“奇異書房”的教室終於打造完成。
《四庫全書》是在翔隆帝在位期間最引以為自豪的文化工程。在翔隆帝親自主持下,由當時最具文采的三百六十餘位高官、學者共同編撰,由三千八百餘人抄錄謄寫,前後共耗時十三年方才編成的部叢書。
該叢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部,四庫之名即由此而得。共有三千五百餘種,三萬六千餘冊,含八萬餘卷約十億字。基本上囊括了當時黛青帝國古今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書成之後卻沒有付印,而是純以人工抄寫七套。分彆珍藏於紫禁城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東奉盛京文溯閣、北直省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彙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百餘年來,曆經多次戰場,叢書遭到很大損壞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