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貝瑞塔母子百公裡旅行之前,沒有人知道卡爾·本茨的“散發著臭氣的大怪物”可以取得成功,包括卡爾·本茨本人在內。
然而,來自a位麵的載汲,清楚的知道這一切。
而且他還知道,本茨一直很缺錢。
一直到載汲離開的1890年,本茨還是沒有完全擺脫資金的壓力。原因他的內燃機汽車造價太高,普通人難以問津,隻能淪為有錢人的奢侈品。一年到頭也賣不出去幾輛。
本來,a位麵的載汲已經準備對本茨下手了,可是還沒有實施就來到了b位麵。
既然如此,那就提前這個計劃吧。
畢竟,b位麵的載汲有著技術研發的優勢——他可以不走彎路,從而極大的減少試錯成本。
比如,1890年的本茨隻是缺錢,但是1978年的本茨,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債台高築。
如果想要收割奔馳,1978年才是最好的時機。可惜,絕大多數人都錯過了這個時機。比如,a位麵的載汲就完全不知道自己三歲的時候,有一個叫本茨的家夥是多麼的值得關注。
當時,肯為本茨投資的,隻有一個人。
就是他的妻子,那就是貝瑞塔。
這個精致而堅強的小婦人,在卡爾·本茨最落魄的時候,不僅沒有拋棄他,反而賣掉了自己的嫁妝和首飾,拿來支持他的研發工作。
正是因為貝瑞塔的支持,卡爾·本茨才堅強的堅持到了最後的成功。
而到了1890年的時候,認為卡爾·本茨終將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已經很多了。連載汲這種遠在黛青的皇室子弟尚且大有興趣,更何況那些近在西洲的資本力量了。
可是,他們任何人也不能與貝瑞爾相提並論。
但是現在,在b位麵,載汲的機會來了。
全世界,隻有載汲知道,意誌國有一個一事無成的工程師,欠了一屁股債,卻還在搞著各種無用的發明。
事實上,與卡爾·本茨的接觸,早在1876年,載汲穿越過來之後,就已經開始布局了。
隻不過要等到他慘到極點的1878年才真正收網。
而李伯約眼前的這輛奇怪的車輛,正是出於卡爾·本茨的傑作。
“貴國的丘尼特爵士給我講到他的一個設計,我因此受到了啟發,所以於是有了這個好東西。”載汲輕描淡寫到“怎麼樣?有沒有覺得很漂亮?”
李伯約感到驚異之處在於,這居然是一輛不需要用牛馬,也沒有配備龐大的蒸汽機的車輛。
這輛車總高達4.5米長達15米,車的形狀很奇怪。車分為兩層,下層約3.5米,好像一個大麵包,外麵完全用鋼板覆蓋,就連輪子也大部分被鋼保護起來,車的正前方有一個巨大的炮管,兩邊各有兩個洞孔,而兩邊的外側則分彆有上下兩排,每八個,全車總共四排三十二個孔洞。上麵又突出幾個一米左右高度的扁圓柱形,扁圓柱形的外壁上則有很多黑洞洞。
除了孔洞,其他的部分都是用銅板完全保護,這個巨大的鐵家夥,就像一座小型的堡壘,立在那裡令人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