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事件之後,兩宮太後真正掌握了名義上的終裁大權,開始垂簾聽政。而作為事件最大功臣的奕欣也被委以重任,成為了議政王和領班軍機大臣。事實上掌握了最高權力。
這一時期,可以說是兩宮與近支宗王,尤其是恭親王奕欣關係最好的一段時間。兩宮不僅給予了奕欣前所未有的權力和信任,也有很多超出正常範疇和獎賞。
首先是利益。奕欣作為恭親王,論到爵位已經達到人臣的頂點,可以說封無可封。但是兩宮卻彆出心裁,特彆恩賞奕欣享受雙王待遇。也就是說,奕欣名義上還是一個親王,但是實際上獲得的俸祿和賞賜卻是兩個親王的規格。一個職務兩份工資,這個好處太實在了。
其次是榮耀。光有錢不行,權高位重,其實對於錢財的感覺已經淡化了,這個時候人需要的是榮耀感,說到底就是要提升地位和麵子。
但是奕欣已經是親王了,還能怎麼提升,再升那不成皇帝了嗎?總不能封他個副皇帝吧?
不得不承認兩宮還真是夠聰明,她們又彆出心裁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兩宮太後主動提出,將奕欣八歲的長女接入宮中收養,而且還正式冊封其為“固倫榮壽公主”。“固倫”和“古倫”是一個詞,在古倫語裡有“國家”的意思。用於封號頭銜則有“國家級”之意,“固倫公主”是黛青王朝皇帝女兒的最高等級,按照慣例,隻有皇後所生的嫡女才能獲此殊榮。這個意思就很明白了奕欣本人不能當皇帝,但是奕欣的女兒獲得隻有皇帝的嫡女才能獲得的尊號。這當然是掙足了天大的麵子。
而且這個舉措可以說是一舉三得不僅是給足了奕欣麵子,而且還非常貼心暖意。
給女兒加封號還隻是麵子和暖心,惠及先人那才更是榮耀至極。古人講究凡事光宗耀祖,奕欣本身就是皇子當然不能再給父係祖先加封,但是可以給他的母親上尊號啊。
於是,兩宮就下旨,給奕欣的生母追封為“康慈皇太後”。皇太後這樣的尊號,正常情況下當然隻有皇帝的母親才能擁有。而奕欣的母親獲得這樣的尊號,不僅同樣相當於給予奕欣“準皇帝”的待遇,同時也是完成了他作為兒子,多年以來最大的夙願。奕欣一直希望母親可以獲得皇太後的尊號,甚至因此惹怒過鹹富帝,也沒有成功。現在兩宮此舉可以說是一下子滿足了他平生最大的願望。
而這一時期的奕欣也做到了鞠躬儘瘁,可以說是拚儘全力支撐起黛青王朝的江社稷。在他的實際領導之下,黛青王朝不僅成功鎮壓了席卷南土的太平光明國,消滅了橫行中土的綹子軍,而且還發起了自上而下的洋務運動,將黛青帝國從山河殘破的死亡邊緣硬生生的給拉了回來。這簡直就是一個帝國的起死回生,因而讚其為“共治中興”。
然而,隨著海內平靖,四夷通好,黛青的國事漸漸正常,兩宮與奕欣的關係就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這種變化是複雜的,一方麵,恭親王功勞太大,堪稱再造黛青,朝野上下自然讚聲一片。時間久了,奕欣自己也覺得隻有自己充分行使權力,才能管理好黛青帝國。因而生當兩宮做出一些不太專業的舉措時,他就會產生一種不屑的心態。
當然,兩宮畢竟是後宮女人,見聞學識也好,能力謀略也好,很多方麵確實不如奕欣。但越是如此,她們也就越發敏感,生怕不被尊重。因為她們現在沒有了丈夫,孩子又小,如果奕欣有什麼過分的想法,事實上她們根本沒有抵禦的能力。而如果奕欣經常有不尊重她們的意思,那離過分也就不遠了。
而東西兩宮之中,西慈不僅比東慈更熱衷於參與政務,同時也更加的缺乏安全感。說到底,東慈的地位是注定的,人家一嫁過來就是正妻,位置永遠是穩的;而西慈雖然看似與東慈並列,但這個位子來的可是不易,那是她花了多少心機,用了多少手段,最後還是肚子真爭氣,生了唯一的皇子,這才坐到這個位子上。如果不是東慈無所出,如果不是其他所有的嬪妃都沒有出生皇子,即便西慈再怎麼努力,最多也隻是一個寵妃,根本得不到後來這樣的地位的。所以,慈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有一種天然的危機感。這一切來得太不容易,也太過巧合,她必須牢牢的抓住。因為一旦失去了對於朝政的控製,東慈依舊是鹹富帝的皇後,她西慈隨時可能就什麼都不是了。
顧命八大臣的事兒,讓她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如果不是皇權在握,那八個強勢的男人,完全有能力把她們孤獨寡母生吞活嚼了。
因而,當她察覺到奕欣對她的不屑時,她立即聯想到了顧命八大臣,在她看來奕欣隨時可能成為新的八大臣,而且還是無法對付的那種。一旦奕欣要架空兩宮,甚至要奪取權力,那將是她完全無法對付的威脅。
所以,她必須儘快儘快清除,絕不能等到奕欣真的產生不臣之誌的時候再被動出擊。
共治四年,在西慈的暗中支持下,許多禦史言官們都開始上疏彈劾奕欣。這些禦史們羅列的罪名倒是很多,可是說來說去,不僅五花八門難以分類,而且大都是些雞毛蒜皮,查無實據的破事兒。可是西慈居然真拿著
這些有奏折向奕欣示威,告訴奕欣“有人劾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