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身在前線戰場的楊司令不顧艱險遠赴印度不僅給國內的決策層吃了定心丸,同時也為肖衛國他們體會到了被重視有依靠的感覺。
以前肖衛國在前線跟楊司令隻能說是有數麵之緣,兩人之間原本並不熟悉,因為聽到印度的敵後小隊需要派兵前往,國內軍委大佬們立刻開始尋找人手。
其實人手方麵也隻能從兩個方向找,一個是駐藏部隊,這邊離印度最近,部隊隻要要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立刻就可以到達印度。
可這個方向有一個難點,自從62年尼赫魯犯蠢對我國藏區指手畫腳被中國狠狠修理後,印度就一直不太服氣,他們一邊怕的要死,一邊又在中印邊境地區布置重兵。
進又不敢進,退又不敢退,仗著此時中國空軍弱小,每天還派軍機進入中國領空範圍耀武揚威,所以這就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有部隊進入印度,會有很大概率會被發現。
可能有人會想到巴鐵方向,我軍能不能繞道巴基斯坦入境印度呢?其實這個方向有一個跟喜馬拉雅山脈方向同樣的問題,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前後打了幾十年,期間小衝突從來沒斷過。
兩國在七十年代剛打過一場大仗,印度更是耍手段把東巴基斯坦肢解為了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對印度恨的牙根癢癢,恨不得食其肉,拆其骨,寢其皮,印度也知道自己比較遭恨,所以印巴邊境有著絲毫不弱於中印邊境地區的兵力部署。
大規模人員來印度還有兩個方向,一邊是海上,印度次大陸是半島地形,三麵環海,海岸線綿長,其實從海陸進入印度其實應該相對容易一些,可難就難在我國現在遠洋貿易還不發達。
國內此時大型商用船隻不多,而且為了抑製社會主義陣營和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西方國家一直在嚴密控製包括馬六甲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等國際重要水道,所以要經過水路運輸的辦法暫時還不成熟,如果我軍上了船,容易羊入虎口。
其實還有一個最近的方向就是從印度和緬甸邊境入境,印度是被英國殖民者強行捏起來的散裝國家,所以印度國內各地區語言,宗教,文化,習俗等方麵根本不能互通。
現在印度的穩定全靠國內軍力強盛各種壓製,而且印度政府在英國人的身體力行傳授下在國內把殖民主義玩的賊溜,可這種製度下的印度到底能撐多久誰也說不好,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反抗戰爭,偌大個印度可能頃刻間就會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