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君臣一心!(1 / 2)

大殿裡麵,氣氛古怪。

朱棣眉頭緊鎖,一臉陰沉之色,誰也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沉默了半晌之後,朱棣這才幽幽開口道。

“愛卿莫要胡鬨,此事凶險,斷不可去!”

“皇上!”李景隆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臣知其中凶險,但此事可事關新朝江山社稷,繼續拖延下去,對新朝隱患更深!”

“臣願舍棄這把老骨頭,也要為君分憂,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還請皇上恩準!”

聽到這話,朱棣神情變得愈發精彩了起來。

嘶……公忠體國,李景隆?

“九江,何至於此啊!”

朱棣起身上前,將李景隆親手給扶了起來。

“你我君臣相識多年,朕當真不願見你以身涉險啊!”

話說得很是好聽,但誰真要是信了,那就是傻子了。

李景隆經過先前的試探,早就看穿了朱棣那虛偽的本性,哪裡還會再次上當。

“皇上,臣寸功未立卻身居高位,一直因此惶惶不可終日,唯恐墮了先父名望!”

“眼下梅殷擁兵四十萬盤踞淮安,對新朝威脅極大,並且天下各地軍頭都還在觀望,所以必須要將其儘快解決!”

“臣雖然文不成武不就,卻長了一副好皮囊,並且與那梅殷也算是老相識了,正是出使淮安的不二人選!”

李景隆說得大義凜然,朱棣聽得麵沉如水,仿佛當真是在擔心李景隆的安危。

好一對“惺惺相惜”的……明君賢臣!

實則朱棣心中也在盤算著,好像李景隆這話不無道理。

因為這李景隆也並非一無是處,最起碼他長得帥啊!

李景隆出身高門,身材高大麵容英俊,舉止雍容華貴且氣度不凡,貴胄氣度縈繞全身,很適合禮儀工作。

而且李景隆與其他喜歡舞刀弄槍的勳貴二代不同,此獠從小飽讀詩書知識廣博,沒事兒就喜歡抱著兵書看,每每與人交談,時常能把人侃得一愣一愣的,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都很喜歡跟李景隆聊天。

長得帥,說話又好聽,也難怪朱允炆會被此獠給騙了。

換句話說,麵上工夫和嘴上工夫,李景隆都是頂級的,這不恰恰是使臣的最佳人選嗎?

不得了!

朕好像發現了李景隆的優點!

朱棣捋了捋胡須,對這個提議頗為心動。

至於梅殷一事,確實要解決了。

朱棣現在雖然坐上了龍椅,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明皇帝!

原因很簡單,他是取了巧繞開了南軍主力,直接奇襲金陵帝都,這才成功覆滅了建文朝廷!

可諸如梅殷這些擁兵自重的地方軍頭,並不買他這個永樂皇帝的賬!

朱棣改元建新之後,當即就傳檄天下,大部分地方軍頭都選擇了表麵臣服,表麵認可他這位新天子,卻一直不肯入京覲見,此外依舊還有少部分建文死忠拒絕招撫,還在頑強抵抗。

比如盤踞在淮安的梅殷,比如堅守濟南的鐵鉉,這些頑固分子最是令人頭疼。

朱棣正命朱能、丘福等人率軍猛攻濟南,先行掃平鐵鉉大軍,也正因為如此,一直對梅殷采取招撫政策。

奈何梅殷是個老頑固認死理,就是不肯投降!

思來想去,朱棣對李景隆的提議也忍不住有些心動。

若是李景隆真能招降了梅殷,那對新朝而言就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畢竟現在這個大明是他朱棣的,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免刀兵自然最好,不然戰事結束他還得去收拾戰場,發展民生!

“九江,此事你可有把握?”

朱棣試探性地問了一句。

李景隆聽到這親切稱呼,心中卻是吐糟不已。

“皇上放心,臣哪怕粉身碎骨,也會辦成此事!”

“若臣辜負了皇恩,陛下大可降罪,臣絕無二話!”

李景隆姿態擺得很端正,儼然一副為國儘忠的赤忱模樣。

反正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不如聽兒子的搏上一把。

朱棣聽後臉色一陣陰晴不定,沒有急著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