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托兒所專門接收一歲到五歲的孩子,包一頓午餐,一個學期收一塊錢。
若是放在以前,這一塊錢簡直是要了村民們的命,不過現在這一塊錢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灑灑水。
能解放雙手更多地投入工作中,很多人都樂意花這一塊錢。開辦托兒所的風聲剛放出去,不少人就過來問情況了。
誰家還沒個上小學的孩子呢,每天早上哥哥姐姐把弟弟妹妹們帶去托兒所,下午放學了再帶回家,這可太方便了。
甚至有的人想把才六個月的孩子也放托兒所,不過薑青黎他們沒有同意,小於一歲的統統不接收。
這天,薑青黎好不容易喘了口氣就看到甘愛娟和黃小鳳她們就上門拜訪了。
薑青黎起身迎接,“愛娟姐,小鳳姐你們怎麼來了。”
甘愛娟將紅糖放到桌麵,看著桌子上的書眼神閃了閃。
黃小鳳拉著薑青黎的手開心道,“我們過來跟你道謝的,小學準備開學了,我們知青點所有人都成了小學老師。”
原來,之前小學招老師隻計劃招六個,而且都已經考試招聘好了,沒想到後來因為薑青黎等人在廣交會上大放異彩,給大隊掙了大筆錢財用於建設大隊。
不少村子的人覺得河灣大隊人傑地靈,而且設施好,更多更遠的村子和大隊決定把孩子送到他們大隊上學。
大家一統計,生源遠遠多於之前,再加上托兒所也需要老師,六個老師好像不太夠用,於是陸家和大手一揮,大灣村全體知青都成了老師。
薑青黎是知道這件事兒的,不過她最近忙得連軸轉並沒有參與其中。
“不用謝我,是你們自己努力的結果。”
如果小鳳姐他們跟陸家村的知青一樣鬨騰,就是有她的麵子在大隊長也不會考慮他們。
甘愛娟感激道,“無論如何還是得感謝你,如果沒有你就沒有河灣小學,更沒有我們什麼事兒,我們說不定還得繼續在地裡勞作。”
雖然當老師,農忙和寒暑假也逃不開乾農活,但是這比一年到頭都釘死在地裡好太多了。
而且當老師每天都能拿滿工分,每個月還有十塊錢的補貼,他們對此無比滿足。現在知青點的歡聲笑語比以前多了不少,每個人臉上都有了笑顏,不再被繁重的農活壓得喘不過氣。
這時候,黃小鳳才看到薑青黎放在桌子上的書,她讚歎,“小黎,沒想到你竟然還能抽空看書,難怪你能做出這一番成就。”
如果今天做成這一番成就的是她,她的尾巴早就高高翹起了,哪裡還能沉得下心來看書。
他們剛下鄉的時候也把家裡的書本都帶來了,一開始他們下工後還有閒情翻幾頁,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那些書就放在箱子裡積灰了。
薑青黎眸子閃了閃,“領導同誌說過活到老,學到老,我們家每天都要抽出兩三個小時看書,用知識武裝自己為國家貢獻力量。
對了,你們還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