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當然,聽說這是縣裡和市裡才有的水泥路,水泥懂不懂,那是蓋青磚大瓦房和紅磚房才會用到的好東西。
一棟房子可以住三代人呢,你就說牛不牛!
聽我三姨夫家大舅子的小兒子的二姐夫說城裡的水泥路都沒這麼寬,以後我也是走過水泥路的人了。”
一時間讚歎聲此起彼伏,可不是麼,城裡人總是看不起他們鄉下人,鄉下在他們的印象裡就是臟亂臭的代名詞,哼,他們鄉下現在也有好幾米寬的水泥路。
不僅有水泥路還有六輛大貨車和兩輛拖拉機,縣運輸站都沒這麼多大貨車。
試通行過後,河灣大隊水泥路正式啟用,沿路的村子可神氣了,去公社再也不抄小路繞近路了,通通走這條水泥路,有些離得遠的也寧願繞遠路過來走一段水泥路。
一些嫁到縣裡和公社的外嫁女回娘家的次數也多了,以前一年回來不了兩次,現在恨不得天天回,她們也不是真的想回娘家,隻為了讓丈夫和孩子們看看這條寬敞的水泥路,看看河灣大隊三個工廠,看看河灣大隊現在的好生活。
河灣大隊發展起來,外嫁女們在婆家的腰杆子挺得更直了,甚至給家裡的弟妹\堂弟妹做起了媒。
就在眾人對水泥路津津樂道的時候,河灣大隊的兩座橋也進入了收尾工作,工人還是之前修路的工人,之前修路到最後階段的時候薑青黎和陸杜娟就根據大家這段時間的表現,從修路的工人裡挑選出三十個最能吃苦耐勞的過來參加修橋工作。
這三十個人裡就有東屯大隊的王大河和王四叔等人,還有山灣大隊的劉愛華等人。
劉愛華帶著東屯大隊的一個婦女負責給工人們做飯,王大河和王四叔等人則負責賣力氣乾活。
建一座橋不像鋪水泥路那麼簡單,得請專業人士來主持,負責容易造成坍塌事故。
好在薑青黎和陸川柏兩次去羊城也不是白去的,他們機緣巧合之下幫助了一個人,更巧的是這個人是羊城一個小有名氣的橋梁專家鄭專家。
這次薑青黎特地高薪將人請過來幫忙主持建橋事宜,鄭專家二話不說就帶著幾個徒弟過來了。
大灣河貫穿整個河灣大隊,以前隻有一座老舊的木橋,大家上下工非常不方便,現在陸家和等人經過商議打算建兩座橋,兩座橋之間相距一百多米。
鄭專家在了解到河灣大隊的需求之後,很快就出了兩張設計圖,這兩款設計圖非常樸實無華,不過也正中陸家和等人下懷。
莊戶人家講究的就是樸實、結實耐用,那種花裡胡哨的反而不得他們的心。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即刻開工。
兩座橋在年二十八這天竣工,隨著鞭炮的劈裡啪啦聲響起,河灣大隊的兩座橋建好了,兩座橋的寬度跟水泥路的寬度一樣都是四米多寬。
剛開始大家還不太敢走,薑青黎大手一揮陸川柏招呼著幾人開著六輛貨車和兩輛拖拉機轟隆隆\突突突的兩座橋之間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