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七家的名叫劉愛華,名字跟河灣大隊婦女主任楊愛華一樣隻有姓氏不同。
可惜兩個人的命運截然不同,楊愛華已經快四十歲了是河灣大隊的婦女主任,劉愛華卻隻有二十五六歲,有個瞎眼婆婆和瘸腿丈夫還有三個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兒子。
原來劉愛華十七歲嫁給了丈夫,劉愛華是他們村裡出了名的能乾姑娘,長得也俊俏,她丈夫是山灣大隊有名的俊後生而且乾活都是滿工分,兩人彆提多般配。
可惜好景不長,半年後劉愛華丈夫上山砍柴不慎摔下山把腿摔斷了,儘管及時送去醫治,可惜那時候局勢比較緊張,醫院裡隻剩下一些半吊子醫生,劉愛華丈夫的腳到底沒治好,劉愛華婆婆的眼睛就是那時候哭瞎的。
當時劉愛華夫妻還沒有孩子,劉愛華的丈夫不想拖累她,讓她改嫁,劉愛華的父母也心疼女兒支持女兒改嫁,不過被劉愛華拒絕了。
劉愛華隻說了一句:我生是呂家的人死是呂家的鬼,你要是敢跟我離婚我轉頭就跳河。
夫妻兩兒抱頭痛哭了一場,過後就依舊跟往常一樣生活,後來又給呂家生了三個大胖小子。
劉愛華婆婆和丈夫感念她的不離不棄,再加上她還給呂家生了三個兒子,所以平時對她非常好。
家務活丈夫一手包辦,瞎眼婆婆每天坐在廊下做些搓草繩、編涼席等的活計,地裡的活都是宋老七家的一手包辦。
不過儘管兩人對她非常體諒,但是家裡的日子依舊不好過,家裡勞動力少掙的工分不夠吃,所以劉愛華把自己當成男人用,為了掙滿工分什麼臟活累活都搶著乾,二十五六歲的年紀看著跟楊愛華差不多。
另一邊,在薑青黎的帶領下高書記等人一次參觀了工藝品廠、罐頭廠以及糖果廠。
看著寬闊的廠房裡穿著統一服裝的人在全神貫注地乾活,不一會兒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手工藝品就出現在眾人麵前,眾人眼裡流露出讚賞。
高書記滿意地點點頭,“小薑同誌,你們大隊的副業很正規啊。”
就是公社裡的廠子也不是每一個都有統一工作服的,可是河灣大隊的三個廠子都有統一工作服,每個人的精神麵貌都非常好。
高書記發現不隻是工廠的工人,河灣大隊所有村民臉上都洋溢的笑容,那是一種對生活非常有盼頭的人才會有的笑容,跟其他大隊那種愁眉苦臉截然不同。
他知道這就是金錢的魅力,隻有生活得到很好的改善的人才會有這種精神麵貌。
這一點報社的記者也發現了,他們為了收集素材經常要下鄉走訪,他走訪過許多地方,沒有一個地方的人能有河灣大隊這樣給人一種欣欣向榮的感覺。
薑青黎笑道,“謝謝高書記的誇獎,不做則以要做就做到最好。”
河灣大隊去廣交會初戰告捷,薑青黎早就預防著會有記者來采訪,所以春季廣交會之後就開始安排人收集所有工人的尺寸,統一製作工作服。
現在每個工人一年有兩身工作服,平時做衣服的布都省下來了,兩身工作服換著穿。
不過冬天的時候還是要在裡麵套上厚衣服,不然不抗凍。
高書記讚賞地看了薑青黎一眼,“我猜這個主意肯定是小薑同誌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