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完善工人福利、凝聚人心,經過河灣大隊大隊部領導和所有廠領導研究決定將大隊小學改為廠辦子弟小學,隻要在河灣大隊三家工廠上班的人,家裡的孩子都能在廠辦子弟小學上學。
大家商議好之後就由陸忠軍去公社找陸家和,跟他說了此事,詢問是否可行。陸家和一聽立馬拍大腿叫好。
他陸家和先是陸家人再是公社領導,廠辦子弟小學百益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於是在他的幫助下,河灣大隊家裡廠辦小學的申請成功通過。
當然,公社也希望底下的大隊越來越好,特彆是因為河灣大隊的崛起,前公社書記已經升遷到縣裡,現任書記和其他領導正等著政績升遷呢,所以對河灣大隊特彆友善,隻要不是十分過分的事兒,現任書記和其他領導自然不會攔著。
於是,河灣大隊建立廠辦小學的事兒就這麼定下來了,於是,才建立兩年的學校又要擴建了,這個決定一出,贏得了廠裡的全體工人的全力支持,擴建的時候,很多人自發過來幫忙乾活,趕也趕不走的那種。
沒辦法,河灣大隊隻能組織後勤部負責眾人的夥食。
其次就是建立廠辦衛生室。
隻要是廠裡的工人都可以享受免費或者用極低的費用看病治病,毋庸置疑,這也是一項有益於廠裡工人的福利,得到了廠裡所有工人的大力支持和擁護。
原有的衛生室繼續保留,廠辦衛生室就建立在廠子的劃分區域裡。
當然,這也是跟公社以及縣裡都打過招呼的,現在藥材基本上都是統一供應,中藥還好說,懂藥材的人上山怎麼著都能挖到不少實用的。
但是西藥和聽診器等醫療設備就不是他們能找到的了,這些都需要縣裡統一調配。
目前,這兩個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接下來,大隊部決定繼續完善隊裡的基建和福利,力求跟城裡的廠子一樣,讓工人們享受到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等福利。
雖然,河灣大隊一切都在向善向好,不過其中也有一些不好的事兒發生。
河灣大隊的富裕在臨江公社甚至整個合山縣都不是秘密,於是一些二流子生起了歪心思,見縫插針地找隊裡的年輕小夥子出去玩兒。
儘管大隊三令五申,但是還有人上當受騙,把家裡的積蓄全都敗光了,那個小夥子是大灣村一個陶姓小夥子,跟陶大柱一家沾親帶故。
那段時間,陶姓小夥子家裡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哭聲天天有,比孟薑女哭倒長城的架勢還要厲害。
不過那些二流子也沒有好下場,被陸忠軍用計一網打儘,現在已經在某個地方開荒了,陶姓小夥子也不例外。
不過這也不是沒有好處,陶姓小夥子及其家裡的慘狀給隊裡人敲響了警鐘,一些以為家裡有錢了可以隨意花,想嘗試新鮮事物或者追求刺激的人都悄悄縮回了腳。
日子這般美好,他們才不要去開荒呢,於是河灣大隊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風貌,隊裡一時間倒也和諧了不少。
薑青黎看到這裡有些悵然若失,這些二流子的做法看著太特麼眼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