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曲珍很聽勸,她也很煩沈秀雲這個人,這次也是因為開學見到好朋友們有些興奮,所以忘記提防她了。
“嗯,下次一定不會了,來,大家多吃點兒。”說著給眾人一人抓了一把牛肉乾。
李秋梅也拿出自己的行李,從裡麵拿出滿滿一大盒的豌豆黃,她真的帶了豌豆黃來,可惜沈秀雲不信。
“來,大家嘗嘗我媽做的豌豆黃,可好吃了。”說著便往大家的飯盒裡都倒了一些,蔡建華的飯盒裡比其他人的都多些。
大家被她的促狹給逗笑了,也紛紛拿出自家特產來。
薑青黎帶來的是糖耳朵,跟豌豆黃一樣是京市的特產,是開學前斥巨資買了食材讓媽媽幫忙做的,做了不老少,給陸川柏和陸青青都裝了一些帶去學校,家裡還有一些留著陸白楊兄弟吃。
曹一蓉現在不缺錢,也做了不少,給兩個兒子帶去學校,還送了一些給隔壁薑爺爺薑奶奶,左鄰右舍都一人分一點。
棕黃色的糖耳朵看著非常誘人,看著有些硬和粘牙,實則綿潤鬆軟甜蜜可口。
做糖耳朵的主要材料是紅糖和麵粉,無論什麼時候都沒有人能抵抗得了糖的誘惑,特彆是這個每月每人隻有二兩糖票的計劃經濟時代。
蔡建華的兩個女兒得到媽媽首肯之後津津有味兒又小心翼翼地吃著糖耳朵,怕浪費食物另一隻手還放在下巴處接著。
李秋梅吃了一口眼睛一亮,“好正宗的糖耳朵。”
薑青黎微笑,“好吃就多吃兩個,這是我媽媽做的,她最拿手的就是糖耳朵了。”
李秋梅小口小口地吃著,吃完一個就作罷,“一個就夠了,我牙齒不太好,吃多了牙疼。”
大家跟李秋梅一樣,吃了一個就不再吃了,糖耳朵一看就沒少放紅糖,這麼珍貴的東西嘗嘗味兒就好。
薑青黎見狀將用筷子夾起糖耳朵放到大家的碗裡,一人碗裡放兩個,剛好把她的碗清空。
“彆跟我客氣,一年也就這麼一次,家裡還有呢。”
韓梅梅拿出八個月餅給眾人一人分了一個,蔡建華的兩個女兒也不例外,“這是我老家的特色鮮肉月餅,我嫂子做的,中秋節不能回家,我媽讓我和你們提前過中秋。”
她嫂子在老家食品廠上班,食品廠每年中秋都得三班倒,就為了生產鮮肉月餅。她嫂子本身也會做鮮肉月餅。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再客氣,紛紛跟韓梅梅道,托她的福,大家也能蘇省的特色美食了。
接下來是郝愛國和蔡建華了,郝愛國家境不好,大家已經打定主意,無論她拿出什麼都會欣然接受。
郝愛國拿出來的是半尿素袋紅薯,“這是我家鄉的特色紅薯名叫秦薯,是十年前以為朱姓專家培育出來的,幫助大家度過饑荒,救了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命呢。”
薑青黎眼睛一亮,秦薯啊,她在後世吃了不少,不過那時候吃的應該是改良過不知道多少代的了,紅皮黃心、粉而不乾、甜而不膩、綿軟香甜,不知道現在的秦薯是什麼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