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青黎起身開門,隻見許久不見的賀大豐站在門外,一臉風塵仆仆,薑青黎連忙讓人進來。
“大豐你怎麼來了,快進來,李嬸兒謝謝你,這是我們老家的鄰居。”
李嬸擺擺手,“嗐,謝啥,鄰裡鄰外的,認識就好,我先回去了。”
自從薑青黎給了李嬸兒小兒子一個小建議,讓李嬸兒小兒子有了營收又憑本事兒自己娶了媳婦兒,李嬸就對薑青黎熱情得很。
原來李嬸小兒子是去年廣大回城知青中的一員,李嬸小兒子自小不喜歡讀書,好不容易念完初中,寧願包袱款款下鄉也不願繼續讀高中。
下鄉之後才知道原以為讀書苦,沒想到下鄉勞作不比讀書好多少,於是在鄉下苦哈哈熬了好幾年。
這一熬就熬到恢複高考,可惜就他那三腳貓的功夫,看見書就頭疼,想通過高考回城無異於做夢。
為了回城隻能另辟蹊徑,剛好回城政策放寬,村裡也不想再讓知青們分薄了他們的糧食,不過大隊長不放人。
李嬸小兒子知道大隊長是個貪財的,於是悄悄給了大隊長二十塊錢,便順利回了城。
以為回城後會奔向新生活,可惜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回到家房子被侄子占了,工作也沒有,幸好還有每月的供應糧。
李家大嫂以為小叔子以後就在鄉下過了,沒想到竟然還能回來,眼見小叔子的房子占不到,天天在家裡摔摔打打,指桑罵槐。
李嬸小兒子也不是個能受氣的,也不管什麼嫂子不嫂子,隻要說他一句,他總能不軟不硬地頂回去。
知道隔壁住了三個大學生,李嬸小兒子有一回就大著膽子過來,問薑青黎現在跟彆人那樣把鄉下的東西拉到城裡賣掙差價可不可行。
薑青黎隻是點撥了兩句,“這一行現在已經飽和,再進來也沒什麼賺頭。
你可以從大家的日常生活出發,看除了吃的,大家還缺什麼。”
沒兩天,薑青黎就發現李嬸小兒子開始兜售針頭線腦,原來他初中有個同學在紡織廠上班,紡織廠裡瑕疵布、碎布頭之類的不少,又通過同學認識了其他門路,開始做起了買賣針頭線腦的生意。
一開始,李家大嫂還怕被連累,被人看不起嚷嚷著要分家,後來隨著李嬸小兒子越掙越多說話聲就越來越小了。
李嬸小兒子也是個有能耐的,這段時間掙了不少,還娶了剛從下鄉回來也沒有工作的女同學。小夫妻現在每天早出晚歸,感情好著呢。
賀大豐神情有些緊張,他下了火車後在火車站附近的招待所住了一晚,今天才拿著陸青青給的地址一路照過來。
看到這棟氣派的院子,賀大豐不由緊張起來,“大嫂,我,我來看看青青。”
薑青黎側身讓他進來,“大老遠過來,累壞了吧,先進屋,青青,快彆忙活了,看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