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鄰居們見他們開始忙碌也非常識趣地離開了,這是人家吃飯的手藝,沒人會不識趣地留下來偷師學藝。
這一天,王凱安等人忙並快樂著,就連吃飯都是囫圇吃幾口又開始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以陸川柏為首的油車改造小作坊正式成立了,王凱安等人在學校的時候爭分奪秒地學習,猶如海綿一般不斷汲取著新知識,每天晚上都要挑燈夜戰到很晚,宿管一離開就打電筒看書,到了周末就聚集在薑青黎家裡改造自行車。
除了王凱安的自行車已經改造過,其他人的自行車都沒有動過,不是他們不會,而是不舍得將時間浪費在改造自己自行車上。
有那個時間,他們能多組裝一輛油車,也能多掙十來塊錢。
一個月後,眾人看著手中的錢,一臉激動和震撼,他們知道這個活兒掙錢,卻不知道這麼能掙錢。
一個宿舍六個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衣食無憂,也有一些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的。拋開陸川柏不談,宿舍裡條件最好的是章閱,人家也沒高調炫富,但是那一身氣度和修養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培養出來的。
接下來就是王凱安了,這小子是家裡的老幼,上頭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哥哥姐姐都有工作而且成家了,全家就他一個花錢的。
其他三人條件就要差得多,特彆是高建宇家,雖然家裡是滬市的,他家在滬市郊外,家裡兄弟姐妹眾多,他是家裡的老大,底下還有四個弟弟和兩個妹妹。
父母每天睜眼就得為口吃的發愁,不過他們家雖然困難,父母卻非常重視教育,家裡最大的弟弟今年高一,其他幾個不是初中就是小學。
高建宇一個一米八的大小夥兒瘦得跟竹竿兒似的,在學校從來不多花一厘錢,每天都是打一份白飯活著了兩個粗糧饅頭,再要一碗免費的湯水。
學校給的十七塊六毛補貼,彆人都不夠吃,他卻能從牙縫裡摳出一些寄回去補貼家用。
高建宇嘴唇顫抖,“老大,這,這太多了,你確定將成本都扣除了麼,彆為了補貼我們而委屈了自己。”
他就周末過來忙活兩天,一個月掙的比他爹娘在家一年掙得都多,這如何令他不激動。
不過他也擔心老大是為了照顧他,所以才故意多給了,畢竟在學校的時候,老大他們就時常幫助他。
每到吃飯的時候不是這個多買一個饅頭,就是那個多點一份菜,還有人多要二兩米飯,吃飯時就借口吃不完,讓他幫忙消滅,不能落下一個浪費糧食的壞名聲。
他知道大家有意幫他,也從來不覺得羞恥,接受彆人幫助的同時也將這些善意牢記心中,隻等以後畢業分配了工作再一一還回去。
當然,平時他也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裡幫助大家,比如去打水的時候,順手把宿舍的暖水壺都提上,宿舍的衛生也是順手就給做了。
陸川柏搖頭,“親兄弟明算賬,今天休息一天,下周咱們繼續乾活。”
他雖然想帶著宿舍的兄弟們一起富起來,但是還沒聖母到舍棄自己應得的利益。
他又給大家夥兒招攬了不少生意,胡同裡的人都成了他的銷售員,隻要介紹一個人來改裝車子就給兩塊錢的好處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