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人徑直朝著京城方向奔行,進城後也沒停下來,下馬後,繼續往裡走,一直走到宮門前。
其他人都牽著馬站在宮門外。
“宋校尉,”早已等候多時的內侍上前,臉上堆出笑,“請隨老奴前往乾清宮,陛下已經在等著了。”
“有勞公公。”
宋衍抱拳答了聲謝,轉頭對下屬說:“你們先去找個客棧住下休息。”
他又伸手扶住那內侍,手微微一動,一個荷包塞到內侍袖口,“公公,請先行。”
內侍臉上的笑容真切了幾分,假意推托一番後,“宋校尉,請隨老奴來。”
宮道筆直悠長,宋衍不緊不慢地跟在內侍身後,旁邊時有內侍宮女經過,他依舊目不斜視。
兩人快走到乾清宮時,內侍腳下一頓,旋即揚起更加諂媚討好的笑容。
“楊公公怎麼親自來了,奴正準備帶宋校尉去見聖上。”
“過來看看。”楊權站在前方,目光掃過宋衍,“宋校尉,請隨老奴來。”
宋衍應了聲“是”,並未多問,隻迅速抬頭看了眼楊權,順從地跟在這位禦前總管身後。
楊權領著宋衍一路走到禦花園。
時值初春,禦花園內百花待開,奇花異草,爭相奪豔。
池邊太湖石姿態萬千,堆疊秀景,曲折的棧橋通到湖麵上的水榭,有人臨欄而站,一身靛青色廣袖長袍,飄逸中透露出陣陣威嚴。
他手裡端著碟子,偶爾往湖裡撒下一把魚食。
“陛下,”楊權彎腰,“宋校尉到了。”
宋衍跟著行禮:“臣宋衍叩見陛下,恭請陛下聖安。”
慶宣帝轉身,手裡的碟子往旁邊一放,目光掃過姿態恭敬的少年,“平身。”
“謝陛下。”
宋衍重新站直,目光落在水榭裡的石桌上。
“你是哪裡人?”慶宣帝隨口問。
“回陛下,臣原為江南湖州人士,慶宣九年隨家父來到京城,此後便常居京城。”
“哪一年生人?”
“回陛下,臣乃慶宣三年五月初五生。”
慶宣帝略一挑眉,“你去年才到邊關,就能一舉斬殺蠻夷首領之子,倒真是少年英雄。”
果然,慶宣帝早已查清他的經曆,剛才兩問不過試探。
宋衍微微低頭,語氣恭謹謙虛:“承陛下聖明,撥付軍餉到邊關,以保邊關將士無後顧之憂,又賴孟將軍夙夜籌謀,奮勇當先,智擊敵人,方能有此大捷,臣不過是僥幸尋到北蠻營帳,亦得同僚相助,方能成功。”
慶宣帝撫掌大笑,“你倒是個謙虛的,聽你這麼一說,好像你的功勞最小。”
“臣不敢居功自傲。”
“坐吧。”
楊權搬來一張圓凳,放在宋衍的身後。
“謝陛下。”
慶宣帝坐在石桌旁,繼續問宋衍當初是如何找到北蠻大營、如何從北蠻的包圍下逃脫等等。
孟將軍曾在奏折上稟明戰況,宋衍也不誇大,如實回答,語氣謙卑,卻又不失少年人的鬥誌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