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要錢的人多如牛毛,戶部尚書已經被堵了很多次,本來也不差京城府尹這一個。
但是要過年了,還凍出了人命,慶宣帝親自過問,隻能想辦法湊錢賑災了。
戶部尚書一本折子遞到慶宣帝的案頭。
慶宣帝翻完折子,擰眉問:“戶部隻能拿出這麼多錢賑災了?”
戶部尚書低著頭,“回陛下,臨近年關,各個府衙都等著用錢,臣等儘心竭力,隻能從中勻出這麼多了。”
“當真不能再多湊點出來嗎?”慶宣帝揉了揉太陽穴,直白地問:“其他地方能不能再省點?”
“這……”戶部尚書麵露難色,“陛下,官員俸祿、軍營軍餉、工部工程費……這些著實不能再壓了。”
“父皇。”站在下首的太子突然出聲,“兒臣有一想法,或許可解現在的燃眉之急。”
“你說。”
太子背手而站,胸有成竹道:“父皇,可以號召各宗室、世家慷慨解囊,募集錢款用於賑災,此為善舉,想來他們不會拒絕,且為做表率,兒臣願意先捐贈八千兩白銀。”
眼下雪災嚴重,民間已經有大戶人家自發設立義倉,搭棚施粥,贈衣發藥,引得百姓一片讚揚。
此時號召宗室、勳貴、大臣出錢,既能做善事,又能博得美名,還能在皇帝麵前露臉,何樂而不為。
慶宣帝盯著太子看了一會兒,忽然笑道:“這法子倒也不錯,太子,你和戶部尚書、順天府尹等人理個章程出來,儘快實行。”
太子露出笑容,“兒臣遵命。”
此事便這麼定下來了。
之後又商議了其他政事,過了午時,太子才和其他官員一並退出殿內,其他人眾星拱月般圍在他的身邊,依稀還能聽見幾句奉承恭維。
慶宣帝盯著那道走在最前方的身影,目光幽深,直到看不見後,他才緩緩開口:“去叫安王過來。”
一直像雕塑般站著的禦前總管楊權立即應道:“是,陛下。”
*
蕭雲漪第二天便知道了此事。
原因無他,太子寫的募捐文章正躺在她的手心裡。
這本不是什麼大事,以前發生災情時,國庫不豐,內帑不足,讓勳貴大臣們捐錢賑災也說得過去。
但蕭雲漪嗅出一絲不對勁。
昨日她去給安王和安王妃請安,結果隻見到安王妃一人,一問才知道,安王連午膳都沒用,便急匆匆地進宮了。
時間剛好在太子提出募捐一事之後不久。
雖說安王掌管宗人府,要宗室出錢,勢必要讓安王府牽頭。
但是……
蕭雲漪撚了撚念珠,沉聲道:“弄晴,你先把那一千兩給母親,交給她處理,再勻五百兩出來。”
“是。”
弄晴話少,但辦事利落,第二天清晨便把銀票放到蕭雲漪麵前。
蕭雲漪看見她眼下的青黑,說:“辛苦了。”
弄晴仍沒什麼表情,隻道:“郡主言重了,這是奴婢的本分。”
銀票都是一百兩的麵額,蕭雲漪先數了兩張,指尖捏著銀票看了會兒,又多數了一張。
隨後,她將銀票塞到荷包裡,起身離開落霞院。
馬車停在王府側門,駕車的還是李威,旁邊站著宋衍。
一看見蕭雲漪出現在門口,李威壓低聲音問:“郡主,您打算去哪裡?”
“益心堂。”
益心堂如今忙得很。
馬車從醫館前麵經過,隻短暫地停留了一會兒,都能聽見裡麵傳出來嘈雜聲音,一眼望去,烏壓壓的全是人。
整個醫館都躺滿了人,都是被雪凍傷的病患,好一些隻是輕微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