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拒絕,他們反倒不安生。
就收下了,等以後慢慢回禮。
除此之外,三個三嫂一家人也來探望,順便關注了一番團團的事情。
唐半夏沒細說,就說是個誤會。
唐啟榮當然懂,也沒再多問,隻是問:“你生孩子的事,跟爺爺奶奶說了嗎?還有小叔小嬸那邊,聯係的上嗎?”
小叔小嬸自從走後,就再也沒了消息傳來。
提到爸媽,唐半夏歎了口氣:“沒有呢。”
“彆擔心,小叔小嬸吉人天相,不會有事的。”
“當然!”
唐半夏無比堅信著。
她出月子那一天,正好趕上秋收開始。
村裡靜悄悄的,她洗過澡後,在村裡轉了一圈,覺得沒甚意思,索性回了家。
家裡,安彥成幫著照看滾滾。
比起團團來,滾滾好帶了許多,他很少哭,餓了困了也隻是哼唧兩聲提醒。
而且這娃是吃了睡,睡了吃的,可好帶了。
再加上有安彥成王偉,還有小白幫襯著,她是一點都沒體會到帶孩子的苦。
自從她出了月子,時間就過得快了。
不經意間,秋收就結束了。
今年沒有爸媽下地掙工分,隻有唐半夏當赤腳大夫的工分,還有溫沐白下地掙得,沒多少。
在村裡排倒數第三。
第一第二分彆是孤寡老人。
不過怎麼說呢,不重要!
今年糧食豐收,分完糧食,唐半夏又讓溫沐白買了一些粗糧來。
又趁著這個到處都在秋收,糧價下浮,叫溫沐白去各村多買了一些糧食。
他們家吃飯向來是吃飽了為主,消耗的糧食就多,在一處買太過打眼,分開來買也隱蔽一些。
待到糧食都下了地窖,唐半夏又安排著安彥成和王偉去山上摟柴火,積秋菜,也是忙的很呢。
他們忙的時候,村裡也不消停,自從唐半夏給了蔬菜大棚的法子,古月村窩冬的日子就一去不複返了。
每到冬日,宋為民就組織村裡蓋上幾畝地的大棚,編製一些稻草墊子,蓋在大棚上。
晚上蓋,白天掀,也不清閒的很。
不過辛苦也是值得的,待到第一場雪下來的時候,棚裡的第一茬菜已經長成了。
冬日裡,水靈靈新鮮蔬菜,不愁銷路。
宋為民也能耐,借著兒子的關係,搭上了紡織廠的路子,菜全都賣到紡織廠後廚去了。
三毛錢一斤。
這可是天價了。
要知道在夏天,新鮮菜一分錢就能的一大把,現在完全翻了三百倍。
這個價格一出,大家夥兒可是乾勁十足,雖說錢不分給他們,但是年底結算的時候,換完口糧餘下的工分也是能換錢的。
有了這樁買賣,古月村的工分現在值錢的很,一個工分都到了九分錢。
工分值錢了,大家夥兒掙工分的乾勁兒也提高了,現如今很少見磨洋工的了。
當然,那極個彆的例外。
古月村的蒸蒸日上,看的其他村子那是羨慕嫉妒恨。
蔬菜大棚就在那杵著,古月村相瞞也瞞不住,附近的幾個村子的大隊長,一入冬隔三差五的來做客,想要打聽出蔬菜大棚的技術。
全都被宋為民擋了回去。
誰知,那些人還不死心,竟然鬨到了公社去,口口聲聲的古月村有這個技術,該大夥兒同享,這可給古月村的社員氣的。
跟周邊幾個村子的關係越發緊張起來。
就連學校裡,孩子們以村為單位,也各自形成了小團活兒。
唐團團這個小家夥兒,也是個愛看熱鬨的,整天回來學給唐半夏聽。
“媽媽,媽媽,宋漁姐姐跟人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