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當然就不會這麼算了,既然朝廷對於咱們的功勞隻字不提,那我就讓那些說書人那些報紙鋪天蓋地的去宣傳,我要讓所有人知道,大康之所以能夠躲過這次劫難,完全是我寧凡的功勞。”
寧凡冷笑地說道。
事實上,早在一天之前,寧凡的密信就送到了京城,並且送到了月影的手裡。
而同一時間,蕭鈴汐在京都所辦的大公報紙也在同一天開始大量印刷報紙,這些報紙的頭版頭條全部都印刷的寧凡在整場戰爭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時間大街小巷全部都是對青王的交口稱讚,整個大康的首都人人都知道了,這次大康之所以能夠躲過劫難,能夠讓匈奴人退兵,不是朝廷的功勞,也不是太子的功勞,而是親王寧凡在背後默默做了個無名英雄。
蕭鈴汐的報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月影手下的那部分說書人也在茶肆酒樓大肆地宣傳,同樣起到了促進作用。
當然朝廷的內部也有人推波助瀾,這些人就是以程維為首的內閣,也在對這件事情進行推廣。
長樂宮中,太子寧慶臉色難看無比。
手中一張報紙被他撕啦一聲,直接撕成了兩半,狠狠地扔在火爐裡,瞬間就化為了黑灰。
“你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個意思,京都的報紙來替他宣傳,長此以往下去這還了得,天下人隻知道青王寧凡哪裡還知道我這個做太子的。”
太子反應很大,情緒也很不穩定。
當然這也不怪太子寧慶,實在是因為寧凡的宣傳手段太過於犀利和先進了,整個輿論幾乎完全掌控在寧凡的手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就算朝廷想要悄悄地將寧凡所做出的功績徹底雪藏,但是寧凡一翻手就可以將朝廷的決定徹底擊的粉碎。
太子寧慶發怒了,整個長樂宮中所有人都是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出,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太子怒了就要殺人,如果這個時候哪怕出現了一點點小差錯,都會被太子借故殺死。
所以此時長樂宮中所有人都嚇得瑟瑟發抖,上到宮女太監,下到雜役都跪在地上,一言不發,連大氣都不敢出。
被太子質問的正是太子身邊的第一謀士閻無道,他倒是不擔心被太子殺死,隻是麵對太子如此質問,閻無道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太子殿下,這大公報紙我跟您提過很多次了,但是您一直顧及蕭鈴汐並沒有對大公報采取任何措施,這才導致這份報紙在大康越來越受歡迎,甚至覆蓋範圍已經輻射到了京都周邊各個省份。”
“我聽說,現在甚至陛下都要訂一份報紙,放在龍案上看。”
閻無道也不好說什麼,隻能輕輕地埋怨。
太子寧慶臉色鐵青,他終於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