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黍稻(2 / 2)

塞外江南 黃土守山人 3669 字 2個月前

起初楊承誌並沒有在意這種作物,一直以為它們都是生長在山裡變異的黍子,可慢慢的發現溪流岸邊這種作物越來越多,甚至在一些地方這種作物都是一片、一片生長。

這倒是引起了楊承誌的注意,看了一下作物穗子,生長在平城地區的他當然知道知道平城這地方種植的黍子。

可問題是他一直以為黍子的作物,無論從穗子和還沒有成熟的果實顆粒,都不是他認識的黍子,他就納悶了,明明植株根莖就是黍子,可結出的穗子為什麼就不是黍子了。

蹲在這種作物邊,楊承誌想了半天,也沒想出這到底是什麼作物,揉了揉發脹的腦袋,他站起身子,不去想了,反正就是一種作物,又不是什麼珍稀藥材或者是帝王吃的禦食。

想到禦食,他突然腦子一閃,記起了《青囊經》中的一段話,這段話大致的意思就是。

在兩漢之前,宮廷中有這樣一種禦食,是一種叫做“黍稻”結仔後,把仔去皮,磨成麵,按照北方用黍子做糕的做法,做出的一種叫做炎帝糕的食物。

相傳這種黍稻是華夏始祖炎帝當年為拯救受苦受難的黎明百姓,嘗百草時發現的一種作物,他當時發現這種作物的仔沒有毒性可以食用。後來帶回去經過加工,做出了一種糕一樣的食物,解決了當時很多挨餓受饑的百姓。

後來人們把這種作物稱為“黍稻”,用它做出的食物為了紀念炎帝叫做“炎帝糕”。

雖這是一種食物,當時人們就拿他當做填飽肚子的食物。可後來神醫華佗發現,這種作物做出的炎帝糕,對人機體內的血液問題有很大的作用,很多身體肥胖,頭暈目眩的人,經常吃這種炎帝糕,身體就會變瘦,頭腦也不會發暈。

用現代醫學上的術語,就是黍稻做出的炎帝糕可以有效的防治高血壓等血液病症,還可以減肥。

後來的很多書籍記載,了唐宋時期,統治者加大對農業的管理,出現了很多種其它的作物,導致產量較低的黍稻被放棄種植,黍稻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被人們作為雜草祛除。

再到明清時期,有關黍稻的記載就不在出現,也就是黍稻絕跡在華夏這一大片土地上。

可今天猛然間在人跡罕至的六棱山中卻發現了這種作物,楊承誌激動的跳了幾下,有了這種作物,以後大批的高血壓患者日子就好過多了。

這種即使藥材又是食物的黍稻他可不會輕易放過,想到這一,由於六月時節,黍稻還沒有成熟,他隻能從空間中取出家夥什,把溪流邊的黍稻移栽到空間中。

看著溪流邊坑坑窪窪,楊承誌心道:自己是不是在破壞環境的平衡。不過又想想以後黍稻可以在楊家溝安家落戶,心裡坦然了許多。

這一忙活,半天的時間就又過去了,不過能收獲到黍稻,這半天的時間不覺得浪費,簡單的收拾吃了一頓飯,吃過飯,招呼那群動物打算繼續向上走去。

可看到地上移栽黍稻留下的那些坑窪,楊承誌把空間中的成熟的瓜果,摘了一些放到這些坑中,希望有一天再次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這裡邊的花香遍地,果樹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