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八百三十二章 扭轉(2 / 2)

塞外江南 黃土守山人 5554 字 1個月前

老太太眼睛一亮,轉頭看向人群,“玉柱,快來,幫我拿玉米”。

人群中擠出一男一女兩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兩人到了老太太的身邊看向老太太,“媽,他們不是說這玉米是轉基因的產品”。

老太太臉色一沉,“你相信他們還是相信我,楊家溝什麼時候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情,要是他們想要賺昧心錢的話,每年怎麼會拿出那麼多錢給周圍的村民,你嘗嘗這玉米”。

中年男子聽母親這一責問,臉色微紅,不過還是順從的接過母親咬了一口的玉米,咬了一口。

一口下去中年人也不由的一愣,轉頭看向楊承誌,他的眼神中滿是不可思議。

楊承誌淡淡一笑,轉頭看向大金,“大金,給他們準備三十根玉米,”

大金點頭將懷中的玉米放在地上,而後再次下了玉米地給老太太掰玉米。

老太太的兒子玉柱知道了玉米的好處,趕忙將玉米遞向跟著他出來的中年女子。

“文榮,你嘗嘗,好像真的不是轉基因的”。

女子淡淡一笑,“玉柱,我還不相信你和媽,咱們吃了幾年楊家溝的農副產品,怎麼會不相信”。

說完這話,女子看向楊承誌,“謝謝你小兄弟,不知道我們能不能帶著我媽進農田中拍幾張照片帶回去給爸爸看看”。

楊承誌點點頭,看向女子的眼神發生了一絲變化,現在的社會中很多的子女對於父母都是橫眉豎目,而這個兒媳卻能夠這樣說話,足可以說明她和老太太的關係融洽。

“老奶奶,您先拍照,走的時候您帶著玉米回去”。

老太太笑眯眯的點點頭,“謝謝你了,年輕人,你這種態度注定楊家溝還會再次騰飛”。

在老太太一家三口下到玉米地之後,一個黃發碧眼的外國記者舉了舉手,用生硬的華夏語說道。

“我是德國慕尼黑日報的記者,我能不能品嘗一下這種玉米”。

楊承誌嗬嗬一笑,點點頭,“當然可以,明天華夏和國際上的權威機構就會來楊家溝采集樣本,如果大家還不相信的話,可以等他們檢驗的結果,楊家溝可以作假,他們應該不會作假,如果還不相信的話,你們可以跟蹤報道”。

這個德國的記者品嘗了玉米之後,眼神中滿是不可思議,而後一根玉米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被他消滅乾淨。

吃過之後,他對著身邊的鏡頭嗚哩哇啦說了一些彆人聽不懂的話,而後再次轉頭看向楊承誌,“先生,我相信你這產品不是轉基因的,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這種玉米、穀物可以推廣到我們國家”。

楊承誌嗬嗬一笑,“歐洲那邊的代理我們都交給了吉普賽集團,如果有需要的話,你們最好和吉普賽集團商談,不過我事先說明,這種玉米要是再次播種的話肯定不會是這種樣子,這種玉米的種子也隻有我們才有,希望你們要是使用購買回去的玉米種植的話,不要有什麼不好的想法”。

說完之後,楊承誌看向兩個中年人,“你們還等什麼,我們等下就回去了”。

兩個中年人歡天喜地的下了玉米地,而其餘的媒體記者和遊人們一下湧上來看向楊承誌,“我們能不能品嘗一下新品種玉米。。。。。。”

楊承誌淡淡一笑,“剛才給你們機會,你們沒有把握,現在沒有機會了,要是想吃的話,等檢驗結果下來,玉米沒有問題我們會向市場推廣”。

等老太太一家三口上來拿著玉米開開心心的離開,楊承誌帶著黑子和大金抱著掰下來的玉米也跟著離開。

站在田埂上的遊人和媒體記者看向看護農田的村乾部,他們也想得到一些玉米。

不過得到的統一回複都是,現在玉米不對外出售,檢驗結出來玉米才會對外銷售。

而在楊承誌回到紫雲閣,讓大金將玉米送到秘境的同時,整個華夏以及世界上不少國家的主流媒體都在報道今天發生的事情。

網絡上一下亂成一團,一直支持楊家溝的網民一下有了精神,而那些詆毀楊家溝的網民一下消失不見。

幾天之後,關於楊家溝種植的新品作物的檢驗結果出來,和支持楊家溝那些網民的猜測一樣,楊家溝旗下種植的這些新品農作物不是轉基因產品,每一種作物中除了和傳統作物一樣的元素之外,還有著不少對人體有益的有機元素,經常吃食這種產品的話,對於人體機能調解有著極大的好處。

消息一經傳出,原本已經很熱鬨的楊家溝,更加熱鬨,一個個商販進入到那些村落想從村民手中購買還沒有上市的玉米。

而那些將已經種植下去的玉米翻種的村民都是後悔萬分,他們找到村乾部想要再次前簽訂合同,卻不想被村乾部告知,隻能等一年之後,今年的年終福利也沒有他們的份。,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