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 麻糖(2 / 2)

塞外江南 黃土守山人 5140 字 1個月前

楊思思撇了撇嘴,“笨奶奶,我都沒有牙,它能粘住。”

一乾人不由的一樂,左玉霞哈哈一笑,給楊思思吃了一點,小家夥舔了舔臉色一喜,“好吃,奶奶我還要。。。。。。”

有了楊思思的話,一乾人都吃了一口,正如左玉霞所說,這裡出售的麻糖味道還真是地道,酥脆不說還有一種麻糖特有的焦糊味道,不像那些用機器做出來形似神不似的麻糖。

楊承誌也吃了一口,一口之後楊承誌的眼睛不由的一亮,他的心頭猛地一動,這東西對於平城人來說或許算是普通的東西,可是對於生活在大城市的那些人來說可是稀罕東西。

想到了這些楊承誌走向出售麻糖的攤點,攤點麵積不大,也隻有幾平米大小,而且攤點也不像是彆的買衣服或者小家電的攤點搭建的是帳篷,這個攤點隻是用幾根木頭架設起來而後用塑料布一遮擋就做成一個簡易攤點。

攤點裡麵擺放著一張已經泛紅過去那個年代的八仙桌,桌子上擺放著三個大托盤,托盤也不是現代的鐵皮做成,還是過去那個年代用木頭做成,托盤的不少地方已經斑駁脫漆,托盤中整齊的碼放著一根根二十公分長短白黃色的上麵還沾著芝馬的麻糖。

擺設麻糖攤點的是一個五十上下的中年人,中年人一身洗的泛白的西裝,臉色帶著農村人特有的黝黑,顯然這個中年人經常在勞作。

看到中年人的一身穿著楊承誌心頭微微一動,這是大年初一,一般人都會穿著新衣服,可現在他還是一身平時的穿著,顯然這個中年人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

看到有人過來中年人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嘗嘗我們自家做的麻糖,這全部是手工做出,中間不添加任何的東西。”說著話中年人笨手笨腳的帶上一個塑料袋子,從托盤中拿出一根麻糖遞到楊承誌的身前。

楊承誌看了眼中年人,塑料袋子中的手粗糙無比,很多地方都有著裂口,不過就是這樣這張大手還是洗的乾乾淨淨。

楊承誌嗬嗬一笑,晃了晃手中的麻糖,“大叔,剛才我妹妹賣了不少,”說著話楊承誌轉身指了指正在給人們分麻糖的段曉麗。

中年人微微一愣,上下打量了一下楊承誌,雖說楊承誌穿著看上去也不高檔隻是一聲休閒衣,可他身上散出來的氣息表明,他並不是一個普通人,這讓中年人的臉色微微一變。

“我剛才沒有多收錢,我這麻糖都是自己做的,一根才賣五毛,”顯然中年人認為楊承誌過來找他的麻煩。

楊承誌哈哈一笑,“大叔,這是說的什麼話,我不是過來找麻煩的,這麻糖味道不錯,我是想知道這麻糖真的是你自己做的。”

聽楊承誌這一說中年大叔長出口氣,憨厚一笑,“這麻糖不是我做的,是我爹媽做的,他們聽說楊家溝這裡要開交流會,就花了幾天時間做了這些麻糖,過了十五孩子就要上大學,他們想給孩子弄點學費。”說這話的時候中年人的臉色一下黯淡下來。

聽中年人說出這話楊承誌心頭微微一縮,他當然能夠體會中年人的心裡,在他上學的時候很多的家庭都是這種情況,每每到了開學之前家裡人都會想辦法給孩子們湊學費。

而他當時生活雖說不太好,可爺爺楊鐵山卻每當他開學都會給他準備好學費他倒是沒有經曆過這些。

“大叔,你是那個村的。”

“閣老山。”

聽中年大叔說出這個村名,楊承誌目光微微一縮,閣老山或許對於年輕人來說算不上什麼,可是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閣老山這個名字在整個平城地區卻是赫赫有名。

閣老山地處昊天縣的東北距離楊家溝這邊至少有六十多裡,閣老山最初並不叫閣老山,而是叫栲栳山。

那個時候的閣老山和楊家溝一樣隻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山村,可是在清朝年間閣老山那邊出了一位大人物,位列當朝的閣老(和過去的宰相一樣)。

在那位大人物死後,埋葬在閣老山,所以村裡人就將栲栳山改名為閣老山,而埋葬那位大人物的地方也稱之為宰相墳。

而且在那位大人物之後閣老山還出現一個告禦狀的馮良春,正是因為如此閣老山才成為平城地區的一個特殊村子。當初爺爺楊鐵山每每說起閣老山的時候,都是長籲短歎。

從那個時候楊承誌就知道了閣老山這個名字,不過他卻從來沒有去過閣老山,隻不過在聽中年人說起閣老山楊承誌次啊想到了當初爺爺給他說的閣老山的傳聞。,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