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邊疆時,黎錦之前隨身帶著的藏書,都放在木箱裡。
雖然阿誠應該知道黎錦有不少藏書,但他應該是第一次看到她把藏書明晃晃地擺出來吧?
黎錦聽了,又不由得有些靦腆起來。
真正藏書多的人,應該是“紫竹小院”之前的主人吧?所以,才會留下那麼奢侈的書櫃。
黎錦的這點藏書,跟“紫竹小院”的前任相比,不過是“班門弄斧”而已。
“將軍竟然連醫學、藥物這方麵的書都有……”阿誠看了一會兒書名,又道,“真是濟世仁心。”
“隻是看著玩的。我並不懂什麼醫術,不能給人診病。”黎錦臉色緋紅,道,“若是給自己人調養下身體,也許還行。距離‘濟世仁心’什麼的,可相差太遠了。”
阿誠溫聲道:“將軍的藏書,能借阿誠看看嗎?阿誠就在這書房裡看,不會拿走的。”
聽了阿誠的話,黎錦覺得有些意思,不由得眨眨眼睛。
阿誠的這番話,一聽就是借來書、瀏閱慣了的人,會說的話。
為什麼要強調“不會拿走的”呢?因為書借出去之後,基本就彆指望對方歸還了。
好一些的情形,借閱個一年半載的,會忽然想起來,再還給你。這可能是最好的借閱者了。
糟糕一些的情形,被借走書的人,得去借走書的人家裡軟磨硬泡,直到對方受不了,親自翻箱倒櫃總算找到了,才還給你。
最糟糕的情形是,好不容易厚著臉皮到了對方家裡,對方一臉茫然,追問再三,來了一句“可能是被張三李四借走了吧”,然後就沒了後續。於是,你就這樣損失了一本書。
書這種東西,可是很貴的呢!
明明是近乎必需品的需求……但很遺憾,不論是在大夏,還是在西洋東洋,書都是比較奢侈的一種東西。
若是借走一本書不予歸還的話,給對方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相當於賴掉一筆小賬了。
甚至,比借錢不還更過分。
錢沒了可以再賺,一本珍品的書沒了,那就是再無彌補之法了。
不過,黎錦自己,倒是沒遇到過這種情況。
她的朋友,從幼時起就算不得多。後來又去當了將軍,就更沒人有理由和機會找她借書了。
藏書之人,都討厭被人借走書,隻允許“不拿走、當書籍主人的麵看看”。這種說法,其實是黎錦看書的時候知道的。
因此,黎錦聽到阿誠竟然對自己說出這種話,倒覺得很是有趣。
阿誠真是乖巧伶俐啊。他這麼說,是生怕借走了書,黎錦會不高興嗎?
其實,以黎錦與阿誠的關係而言,阿誠便真借走了書,又能有什麼問題呢?
他本來就是住在黎錦身邊的人。莫非,還能為了不歸還幾本也沒有那麼值錢的書,逃亡而去不成?
這個設想,聽起來倒像是外國的“懸疑解謎小說”裡的劇情。黎錦很喜歡讀這種傳奇小說,雖然在大夏很難買到這種書,但也正因為這樣,黎錦對這種故事的印象反而更為深刻。
黎錦覺得,也許存在自己由於某種原因,被卷入到這種傳奇小說式的劇情中的可能。但是,阿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