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油煎炸的話,包子皮幾乎是不可能繼續膨脹起來的。這樣的包子皮,就算顏色發黃發褐,也總是顯得不夠蓬鬆。
黎錦知道,這樣加熱的包子,不夠香酥也是正常的狀態,並不是自己失手出錯的結果。
包子皮這種軟中有硬、柔韌緊繃的狀態,叫做“艮”。
“艮”用來描述食物時,通常指的是一種令人不太滿意的狀態。大約相當於不夠脆嫩的蘿卜,吃起來的質感。
但是,對這種狀態的感知,也因人而異吧。
黎錦自己是覺得,例如麵食、豆製品以及部分蔬菜,如果吃起來有些“艮”的話,有時倒是彆有一番風味。
雖然“艮”是一種貶義的說法,但是它和正麵描述食物的褒義說法“有嚼頭”,也幾乎是同源的意思。
“有嚼頭”的東西,往往也是“艮”的。
就是因為這樣,加熱過的包子皮有點“艮”,黎錦才覺得彆有趣味的。
這樣的包子皮,雖然更硬了,但是也因為更耐咀嚼的關係,變得更有“麵味”或者說“麥香”了。
細細地在口中咀嚼包子皮的時候,還能感覺到,羊肉蘿卜餡所特有的、羊油與蘿卜汁以及香料的氣味滲透到包子皮上,對麵食外皮味道的影響。
雖然嘗起來稍稍有一些膻味,但這種膻味也是很鮮美誘人的味道。
隨著時間的流逝,半液體狀的羊油滲透到包子皮內側之後,包子皮就變成了外部微硬、內部滋潤的複雜狀態。
細心咀嚼時,除了膻味與鹹味,還能從中吃出甜甜的麥香味道來。
相比中午新鮮出鍋時的包子餡,此時的包子餡由於失水、失油的關係,顯得有些乾燥了。
但食材本身、以及調料調製出的香味依然柔和純正,餡料也就從肥而不膩的口感,轉為乾爽清楚的口感了。
而這樣煎烤加熱的包子,相比中午蒸製出來的包子,也就格外適合配上一碗湯來進餐。
這碗黃瓜雞蛋湯,清淡而醇厚。
因為是用黃瓜與雞蛋作為主食材的關係,所以炒過的雞蛋吸滿了湯汁,柔軟而香甜;切碎的黃瓜則是非常滑嫩細膩,仿佛快要融化了一般。
在舌尖品嘗這道湯的時候,那種細滑而清甜的口感,也令人沉醉而安心。
這道黃瓜雞蛋湯,不僅非常清香可口,而且雖是清淡,卻毫不寡淡。
香菜碎濃鬱的香味,與蔥花辛辣開胃的口感交相輝映,用於潤喉、溜縫兒,那也是非常之合格的湯品。
雖然湯都煮成奶白色了,但不可思議的是,這碗湯中的油脂並不多。
恰恰相反,因為油脂含量實在太少的關係,喝完湯的碗,用水輕鬆一衝就變得乾淨了。
因此,也用不著仔細搓洗,令人感到非常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