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上咬開這個小口之後,原本蘊含在肉餡中的湯汁,突然順著這個小口流淌了出來。
好在,包子本來就不是懸在空中,而是懸在裝了三合油與刀拍蒜的混合物的碗上方。
這樣一來,些許湯汁,便滴落在了調好的蘸汁上。
因為黎錦拌餡的時候,並沒有放進皮凍之類的配料,所以湯汁的主要成分,應該是羊油吧?
順著咬開的小口滴落的湯汁,流淌出來的速度雖然很快,但羊油相比彆的油脂,似乎格外容易凝固。
僅僅是滴落在蘸汁上這種程度的降溫,就已經讓羊油在蘸汁的表麵凝固出了小小的圓片。
這種凝固的羊油,顏色是半透明的白色,令人聯想起蠟燭油滴落在器物表麵上的狀態。
不過,比起眼看湯汁莫名流淌出來的不快,黎錦卻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用筷子夾住的那個包子上。
從咬開的小口中跑出來的,不僅有滴落的湯汁、散發的熱度,還有更重要的東西,便是誘人的香氣了。
那是一種由羊肉的鮮美、蘿卜的清甜以及香辛料獨有的濃香,混合出來的香氣,聞一聞,就知道這包子的餡料會有多麼美味了。
為了讓熱氣儘快散發,黎錦將夾在筷子上麵的包子,輕輕地搖晃著。
一縷縷不太鮮明的熱氣,也順著包子的開口,散發出來。
應該……差不多能下口了吧?黎錦猶豫地思索著。
該不該再等等呢?可是這包子真的好誘人啊。
況且,羊肉餡的包子,若是拖到冷了,一定會很難吃的……
最後,黎錦還是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將包子整個放進了嘴裡。
說起來……這麼吃東西,是不是不太像大家閨秀?
黎錦想起這個問題,突然感覺有些混亂,並且想起了很久以前的記憶。
她十來歲的時候,曾經去參加過未成年貴女們的一個聚會。
聚會的主題是什麼,黎錦當時就沒有搞清楚過,現在更是一點都記不得了。
因此,吸引黎錦的東西,當然不可能是那個她根本不明白是什麼的聚會主題,而是擺放在好多個桌子上的美食。
因為是貴女圈的活動,主辦者與參加者自然非富即貴,所以水果、點心以及涼菜之類,都是用純銀的盆子裝著的。
每個盆裡,都配著兩三把公用銀製湯匙或是夾子。
想吃東西的女孩子,可以到統一的地點,領取銀製的專屬餐具。先用公用的湯匙或夾子,把食物盛到自己用的餐具裡,再到布置好的桌椅上就餐。
若是不喜歡在桌椅上就餐,端著餐具到角落裡吃、或是邊走邊吃,應當也都是可以的。
黎錦當時看到了一種點心,它的名字可能叫“栗子酥”或“板栗酥”,也可能根本不是按黎錦猜測的方向命名。不過,對這個回憶而言,它叫什麼,也並不重要。
這種點心,可能是烘烤出來的吧。它的大小,像個大李子,形狀圓溜溜的,隻底部是平的。
外皮是金黃色,非常漂亮誘人,應該是在外部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