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脊肉”這種肉,烹飪方式與“裡脊肉”是很相近的。
常見的做法,是裹上麵糊進行油炸,口感與“裡脊肉”也相差無幾。也可以整塊或者切片油煎,稍微煎熟之後馬上出鍋,便可以享受到它滑嫩細膩的口感。
豬身上的肉,單純從外觀看,最漂亮的部位應該是“梅花肉”。
“梅花肉”,是位於豬肩膀上的肉。
它的整體形狀近似圓形,看起來是鮮紅或深紅的,顏色非常鮮豔。而且,在它豔麗的紅色之中,還有白色條紋狀或斑點狀的纖細脂肪作為點綴,令人想起白雪梅花的配色,故名“梅花肉”。
這種肉,屬於典型的“活肉”。因為是豬經常運動的部位,所以肉質柔軟而且富有彈性,口感非常出色,肉香也是十分濃鬱。
“梅花肉”也算是一種豬肉中烹飪萬能的部分了。烹調時用它切片燒烤,或者切小塊做豬肉串都十分理想。直接炒製或者涮火鍋也相當適合。如果用來做餃子餡、炸肉丸,抑或是在湯中汆丸子也都各具優勢。
因為“梅花肉”的名字與造型都十分優美的關係,這是黎錦也相當偏愛、評價極佳的一種肉。
不過,今天黎錦想買的肉,卻隻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五花肉”而已。
“五花肉”是豬肋排附近的肉,有“上五花”與“下五花”的區彆。
“上五花”指的是靠近肋骨部位的肉。而“下五花”則是靠近豬肚腩部位的肉。
這種肉由於結構複雜,層次多變,因此叫做“五花肉”。而提及時,又號稱“五花三層”,取其層次分明多變之意。
“上五花”相對偏肥,吃起來比較油膩。
“下五花”肥瘦均勻,而且瘦肉稍多一些,看上去層次分明,吃起來也更細嫩,而且香而不膩。
“上五花”和“下五花”價格的相同,都是十五文錢,但如果能夠選擇的話,當然要買“下五花”了。
“五花肉”的品質相差很大。最頂級的“五花肉”,傳說能分出十層來。
但即使是黎錦,也沒有見過這種極品的“五花肉”。她見過的“五花肉”,層次最多的也就八層。黎錦覺得,這可能已經是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層次最多的程度了。
之前,黎錦還是在認真觀看、挑選“梅花肉”的。當時她心裡想購買的,也是“梅花肉”。
但看到旁邊擺著的那塊“五花肉”時,她瞬間便改變了主意。
那當然是一塊極好的“下五花”肉了。
豬肉皮不計入、肉的部分總共分出五層的“五花肉”,雖然算不得極品,但也很難得了,算得上肉中上品。
居然沒被人搶先買走,大概是與她極好的運氣有關吧。或許路過的人都沒發現這塊肉。
下次見到這種上品好肉,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還是現在就買下為好。
黎錦指著那塊她十分中意的五花肉,要店家稱了。
“你運氣可真好!這麼好的肉都能被你趕上!”肉販子笑著稱了一下,說道,“二十八文錢。”
但黎錦當時腦子裡不知道在想什麼,她忽然說道:“二十五文錢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