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買下了這個瓜棱壺,隻不過單純是因為,在便宜的壺裡,這個壺是最大的罷了,僅此而已。
現在這個瓜棱壺,由於是新的,表麵還稍嫌粗糙,若是用得久了,表麵便會生出一層“包漿”來。
常年把玩、摩挲的器物,時間久了,便會在表麵形成“包漿”這種東西。
生出“包漿”的物件,看起來不僅潤澤細膩,甚至光滑得幾近油亮。
要到什麼時候,這套紫砂茶具才能生出“包漿”來,黎錦也不知道。
她隻希望在那之前,這套茶具,特彆是核心的茶壺,不要被自己失手打碎了便好。
以前在邊關的時候,因為時刻都擔心會有仗要打、或是要行軍,黎錦從來都不敢用陶器、瓷器、紫砂器一類脆弱的東西。
哪裡知道從她來、到她去,黎錦就沒見識過一次顛沛或是風波。
這雖然是好事,但也難免讓她覺得,日子空虛而又無所作為。
一回到京城,發現家裡人都在用陶碗瓷碗時,黎錦既感到恍若隔世的親切,又覺得陌生而稀奇。
這就是和平的世界吧,不必擔驚受怕、時刻警惕的地方。
她因為想泡茶,所以買了紫砂茶具。
能用上這樣脆弱之物的任性,讓黎錦感到十分安心。
茉莉花茶,是一種較為平民的茶葉。
由於它有濃濃的茉莉花香這一優勢,因此就算茶葉本身比較粗劣,也無所謂,花香可以蓋過茶香。
所以真正的飲茶名士,往往不怎麼看得上茉莉花茶。
黎錦倒是並不介意喝茉莉花茶。
她雖然出身不錯,但並不是品位那麼高貴細膩、習慣挑三揀四的人。她隻是在吃的方麵相對比較講究,其他的部分卻是十分隨遇而安的。
茉莉花茶既是新的,與其他茶葉比起來又是相當便宜,自己為何不買茉莉花茶呢。
隻要能夠獲得消遣安心效果,喝什麼茶都一樣。
用開水衝泡的茉莉花茶,要慢慢浸泡一段時間,才會香氣四溢。
有些人喜歡用鍋煮茶,甚至在煮茶過程中,還要放些諸如棗、蔥、薑、橘皮、薄荷、紫蘇一類,半是藥物半是香料的東西同煮。出鍋時還要加鹽的人,也是有的。
黎錦不喜歡這樣煮出來的茶,味道太濃烈了。雖然蘊含在其中的,也有些香醇鮮明的趣味,但茶葉本身的清新香氣,卻會被壓製得幾乎消失殆儘。
如此一來,便不那麼和諧了。對這樣的味道,她總覺得有些掃興。
若是泡出來的茶,浸出香味的時間便會很長,而且香味與芬芳也柔和得多。
在鍋中煮出來的茶,隻要煮上個一兩次,滋味與香氣便會粗糲起來。甚至,喝下去的時候,還會讓喉嚨微痛。
但泡出來的茶,不僅味道清新柔和、餘味回甘、綿長細膩,而且即使添上好幾壺沸水之後,還能有餘香含在其中。
泡茶不但節省茶葉,還能節省些柴火,劃算多了。
當然,黎錦並不是因為泡茶更節省才選擇泡茶的,但節省確實是泡茶的優點之一。
茶水倒出來的時候,是呈現出一種略帶金褐色的色彩的。
不過,盛在紫砂杯裡就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