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心人眼裡也是彰顯府邸底蘊的。
所以,哪怕是離得遠,也有人家來定。
這些日子,到了年底,便有不少汴京城裡的女使被差遣來到這裡拿東西。
剛到未時(下午一點後)
在這宜春巷的深處,
一處小院兒,
楊落幽站在院子門口:
“有勞。”
“辛苦。”
“明日再來。”
說著話,她把手裡一串串的銅錢放到了樂師們的手裡,離去的樂師大多是年老色衰的,接過錢後紛紛躬身一禮,口中稱謝。
待人走完,楊落幽看著院子裡的小姑娘微微一笑。
“走吧,咱們去潘樓。”
這幾日,有祝慶虎這個汴京子爵和潘樓打了招呼,店小二幫她解圍的時候,也能說她是祝子爵看重的了。
祝慶虎不是什麼遮奢人物,
但是在那些員外商人眼中,還是有些威懾的。
雖然依然沒有多少人聽她彈曲兒,但是讓她少了許多麻煩。
因為這位行首的曲子是一首多樂器的合奏。所以祝慶虎還給了她些銀錢,希望能儘快聽到她譜寫的《陷陣曲》。
待楊落幽抱著琵琶和小姑娘出了門,回身鎖院門的時候,一個聲音傳來:
“楊娘子,你這是要去潘樓?”
楊落幽趕忙回身,看清了來人她行了一禮後道:“見過祝子爵。是,奴正是要去。”
“那,一起走吧。”
說著,祝慶虎從馬背上下來,牽著馬和楊落幽朝巷子外走去。
走了幾步,祝慶虎看著亦步亦趨的小女孩兒笑了笑道:“小稚月,來,我抱你到馬背上。”
小姑娘聽到此話,一臉向往的看著楊落幽。
“這,這如何使得。”
“楊娘子,隻是聽說了我和父親的事,您便作下曲子,如此高義,我讓您愛徒坐一下馬兒又有何妨?”
楊落幽看著自家懂事的徒兒,還有她眼睛裡少有的懇求神色,楊落幽笑著點了點頭。
小姑娘趕忙繞道祝慶虎身邊,然後被他一把抱上了馬背。
“楊娘子,關於那場遭遇戰,我那日忘記和你說一個人,他叫劉小.”
說著話,三人一馬走著,漸漸的走到離巷子口了不過幾十丈遠的地方,
這裡正好是那幾家作彩燈年畫的門口。
看到祝慶虎這般壯漢大馬,來那幾家取東西的女使仆役門趕忙相讓。
相對而過的人群中,一個女使看了一眼祝慶虎,眼中驚訝一閃而過,然後她停下了腳步,略微遲疑後她轉身跟了上去。
巷子口,楊落幽看著自家徒兒道:“稚月,下來吧,祝子爵要走了。”
馬背上的小姑娘笑著點了點頭。
<
br>????祝慶虎將小姑娘抱下來後,他在懷裡一掏,將一張銀票放在了楊落幽的手裡道:“這是以後的花銷,還請收下。”
楊落幽蹲身一禮道:“奴,那奴就收下了,定會給爵爺一個好結果。”
“楊娘子也是辛苦,那我就告辭了。”
說完祝慶虎便上馬離開了此處。
剛才跟來的女使轉身進了巷子裡,
來到賣年畫的門口悄聲問了幾句,都是街坊鄰居,自然是知道楊落幽是乾什麼的。
‘會彈琵琶’
‘和白高、北遼打仗的那年有的孩子’
‘以色侍人’
‘潘樓賣唱的’
女使將這些記在心裡,取了家中管事預定的東西後她便回了府中。
西水門孫家,
也就是徐載靖的姥姥家,隨著勇毅侯府越發興盛,孫家子弟不論是在汴京還是在西軍,地位都高了許多。
有徐家的棉花和玉米種子,孫家的田莊出產的東西價值也要比之前種糧食高出許多倍。
所以孫家這些年也買了不少的女使。
那位出現在宜春巷的女使,此時正在孫家一位大娘子的身前說著話:
“奴婢看得清楚,就是咱們家姑奶奶的外甥,姓祝的爵爺,娶的是教咱們家姐兒們認字倪姐姐。”
“你也是個機靈的,此事我知曉了,你也勿要外傳!先出去吧!”
“是。”
這位大娘子坐在屋裡,思忖了一會兒後便起身朝外走去。
來到自家婆婆的屋裡,正好有兩個妯娌正在喜笑顏開的和婆婆說著話,
孫家的老祖宗孫顧氏,雖然年紀不小,但看著孫家蒸蒸日上的日子,老人家活的反而更加滋潤了。
老人家坐在羅漢椅上,看著進來的兒媳愁眉不展,她笑著問道:“七郎家的,怎麼了這是?”
這位大娘子看了看妯娌,就把從女使處聽來的事情說了出來。
“婆母,嫂嫂,不論是咱們家,還是侯府可都是沒有包養外室的,倪家姑娘還在咱們家教姐兒們認字!這祝家哥兒也是在侯爺麾下,所以咱們是不是”
孫老夫人問道:“聽你那女使的意思,那祝家哥兒孩子都有了?”
“是。估摸著是他剛來汴京的時候有的。”
孫氏的一位嫂嫂道:“這,沒聽說過啊!”
孫老夫人皺眉道:
“去侯府,告訴十娘,徐侯如今是正當用的時候,這種事,她得知道!”
申時已過(下午五點後),
三輛孫家的馬車來到了曲園街。
徐家門口的管事看到如此多的孫家人嚇得一哆嗦,還以為孫家有什麼不好的事。
很快,二門處六位孫家的媳婦氣衝衝的下了馬車,進了主母院兒。
孫氏的女使趕忙上了茶,
聽娘家嫂嫂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
七個婦人,嘰嘰喳喳,一旁的安梅目不暇接,聽的一愣一愣的。
‘是個唱的’
‘賃的院子’
‘孩子不小’
“是個姑娘!”
‘就是他的,’
‘都抱到馬背上玩耍了,能不是他的?’
‘真真的’
‘彈琵琶的!’
孫氏麵色嚴峻了起來,
“啪!”
孫氏一拍桌子:“這個混小子!我和侯爺什麼都不知道!居然都有了孩子!”
一旁抱著狸奴的安梅訕訕的沒敢大聲說話,隻能摸著貓頭低聲道:“表哥不像那種人啊!”
“十娘,那你讓侯爺訓斥一下?”
孫氏皺眉歎了口氣道:“孩子都有了,訓斥有什麼用?現在咱們就一起去看看,這女子要是個心思不正的,咱們必須得給倪家姐兒撐腰!”
“以前祝家老爵爺對咱們孫家哥兒可不差,他的血脈也不能流落在外。”
“對!心思不正,咱們就去母留女!”
“十娘,那女子下午到晚上都在潘樓賣藝,離綺雲樓這麼近,咱們不好去的.要不,明日?”
孫氏思忖了一會兒道:“好!就明日!”
看了看天色,孫氏又說道:“嫂嫂們,不如今日就在家裡用飯吧。”
“不用,咱們回家,還要給母親回話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