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2 / 2)

倘若他家住附近,估計也願意時常到這兒來打發時間。

從閱覽區出來後,黃頌帶著他走內部員工通道上二樓,途中介紹道:“圖書館主館按樓層分三個區域,一層為普通書籍區和閱覽區,是唯一對民眾開放的區域;

“二層是我們密陽書局和館內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室,樓下所見的書籍都誕生於此;

“三層乃專藏特藏區,也就是您所要去參觀的藏書區,裡邊所藏有古籍善本、文獻、輿圖、工程圖、地方誌等,需要有官府批準才可進入……”

周墨此來的主要目的是參觀藏書室環境,故儘管他對線裝書的製作很感興趣,黃頌卻沒有帶他去二樓的工作區域,而是直接上了三層。

沿著木製的樓梯到樓頂,看到的是兩扇上鎖的木門,上方掛有匾額,寫有“藏書室”三字。

門旁還有個小隔間,裡邊坐著一位看守房門的老者。

老者戴著鼻夾式的單邊眼鏡,正低著頭,神情專注地將一卷竹簡上的文字繕寫在紙頁上。

黃頌走到隔間的窗台前,向老者說明了來意,並給他出示了官府的批文。

老者聞言,暫時放下了手頭工作,拿出一本冊子讓他們登記名字。

待走完登記流程,老者便收回冊子,慢吞吞地起身,拿著鑰匙出來開門。

直到他走出隔間,周墨與其麵對麵相視,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是認識這位老者的。

對方名為李衷,為興郡本地士族出身,在周墨還是秘書郎時,當時的秘書監正是這位李先生。

彼時由於是上下級關係,周墨與其私下交流不多,不過老者確實教導了他頗多關於藏書管理分類的知識,對方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尤其留給了他深刻的影響。

隻可惜,在移都之時,李衷因年事已高,未能跟著南遷。

周墨本以為這位前輩早已退休安享晚年,沒想到對方在這個年紀,竟還會接受圖書館的聘請,獨自一人在此默默地管理藏書。

不知為何,周墨心中湧起一股感動的情緒。

他態度恭敬地向李衷行禮,表明了自己身份。

聽到他的聲音,李衷這才認出他的臉來。

難得見到曾經共事的後輩,老者露出一絲欣慰笑意,緩緩道:“遷都時一彆已四年有餘,未曾想你我還能在密陽再見,爾今日來此,可有何要務?”

周墨點頭,坦誠地回答道:“有一批藏書,某自衡川護送而來,欲捐與圖書館。”

聽聞藏書來自衡川,老者似明白什麼,摸著胡子感慨了一句“善哉”,旋即便用鑰匙打開了藏書室的大門。

三樓室內極為靜謐,雖也有安裝玻璃窗,但都拉了窗簾,環境相對密閉,且因室內麵積深廣,又擺滿書架,光線極為黯淡。

藏書室內禁點火燭,為方便參觀,李衷拉開了些許背陰處的窗帷,令自然光能夠透進室內稍許。

借著偏暗的光線,周墨走近一個架子旁,發現這裡的藏書都被放置在紙板與錦布製成的函套內,卷軸、簡牘也都套有大小合適的錦袋,架上還放有防治蟲害的香料,保存得十分仔細。

其實在知曉李衷是藏書室的管理人時,周墨就已對圖書館的藏書環境有了底。

有曾任秘書監的前輩在此,那些典籍定然能受到最好的照料。

而此時經過親身的實地考察,他更是徹底安下心來。

相比起巽陽宮城內無人管理的秘府,自然是這座圖書館的藏書室更令人放心。

從藏書室出來後,周墨便做下決定,要將自己從衡川帶來的藏書都捐到這裡。

同時,或許是受前輩感召,他亦生出了要入圖書館工作的念頭。

這一想法在他從黃頌口中得知,兩座報社的工作室就設在館園的另一座建築內時達到了頂峰。

周墨一向喜歡看報紙,且很是欣賞一位臨川先生在報上發表的觀點見解,他知曉臨川先生正是文學報的主編,因而愈發想要留在圖書館工作,希望能借機結識這位精神好友。

懷著這股心思,待走出圖書館時,周墨便將自己的意願告知給了黃頌。

黃頌來之前就得了上級暗示,最好能將這位人才留在密陽工作,眼下自然是一口答應,表示會將他的想法報呈給使君。

於是半月後,隨著前朝秘書丞空降成為密陽圖書館的副館長,圖書館接收了一箱又一箱的珍貴藏書,二樓書局的工作人員一下子變得無比繁忙起來。

但如此重要的事件,除圖書館的員工外,卻並無什麼人在意,隻因有更大的事件占據了人們的視線焦點。,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