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舒自來到這裡第一次參加的就是他哥的婚禮。
畢竟是士族婚禮,薑顯自身是一郡太守,女方的父親又是朝廷重臣,哪怕是為了麵子過得去,婚禮也必須辦得隆重盛大。
薑舒去得晚,前期沒能幫上什麼忙,婚禮當日他便單純以新郎弟弟的身份和薑恪一起招待來賓,結果竟還碰上不少拐著彎想給他說媒的。
碰到這種情況也不好直接拒絕,便由薑恪出麵應付,薑舒隻是站在旁邊禮貌微笑。
這一刻,他覺得自己又變成了需要老父親遮風擋雨的爹寶。
到了婚禮最關鍵的拜堂儀式時,薑舒站在不遠處觀看。
薑顯和殷氏所穿的婚服是時下流行的清新淡雅的風格,雖沒有那麼厚重和喜慶,倒是襯得人氣質格外優雅親切,郎才女貌,十分登對。
不論是薑顯還是殷時芮在這裡都屬於晚婚的年紀,不過在薑舒觀念裡,這年紀倒是正合適。
去年議親時,殷氏娘子是十七歲,今年好歹是成年了。
婚禮這日,是薑舒第一次見到他的這位二嫂。
殷氏女無愧其德貌雙全的美名,樣貌確實端麗清秀,而單從他之前和對方打招呼時簡單的幾句交流來看,也能感覺出這是位溫婉賢淑的女子。
再考慮到薑顯那斯文慢熱的性子,薑舒覺得,這二人性格應當還是挺合得來,也打從心底希望他們可以幸福安康地度過一生。
參加完婚禮後第二日,薑舒準備啟程返回密陽,走的時候還多帶了個侄子,原因是薑澤在他離開前一天的晚上,主動跑來跟他表示想要入興郡庠序就學。
對於薑澤的想法,薑舒大致能理解,小孩子嘛,自然是喜歡熱熱鬨鬨的,最好身邊聚著一群同伴一塊學習玩耍。
從前在巽陽時,薑澤所去的學塾還是有一些同齡玩伴的,而從自薑恪卸任,閒著無事開始親自教導起長孫的課業後,從此薑澤就失去了和同齡人交流接觸的機會。
薑舒自我帶入侄子,每天被關在家中學習,和嚴肅的祖父整日相對,也確實有些乏味無聊。
於是他便擔起身為叔父的責任,同薑恪提了帶薑澤回密陽上學的事情。
而考慮到小家夥是偷摸跑來跟他說的此事,約莫是怕惹薑恪傷心,所以也沒有提及這是薑澤自己的想法,隻道自己準備在郡學多開設一個班級,供士族官員子弟上學,薑澤的年紀正合適,可以趁此機會讓他和外界多接觸接觸,培養其社交能力。
薑恪和柳氏是準備在端門長住的,固然舍不得大孫子,但幼子的提議也確實對孩子有益,聽聞緣由後,薑恪沒有絲毫猶豫,一口答應了下來。
於是,薑舒回程隊伍中便多出了一個大侄子。
啟程之時,包括殷氏在內,一家人出來送行。
早晨的微風和煦,蕩漾著離彆前夕特有的溫情與愁緒。
薑舒踏上馬車前,轉身望見站在府邸門口的家人們,想到接下來也許許久都見到這些親切之人,不禁心感惆悵。
然即便不舍也終究要分彆,該囑咐的都已囑咐過,沒有其他的離彆之言,最後薑舒和薑澤便隻是無聲地向長輩們辭彆作揖,接著踩著腳凳上車,坐進了馬車內,在官兵的護衛下緩緩離去。
·
隨著馬車駛出城門,薑舒望見外麵景致的變化,不禁回想起剛穿來那日和侄子一起乘馬車離開巽陽的情景。
隻不過彼時陰雨綿綿,沿路皆是蕭瑟荒涼之景,如今卻是陽光粲然,官道旁滿是豐茂的農田。
放下車簾,薑舒嗓音溫和地對身邊人感慨:“今後,你我叔侄二人便要互相作伴了。”
話落,轉頭看到少年白淨的麵龐上掩藏不住的笑意,薑舒挑了下眉問:“怎麼,離開祖父母這般開心?”
“並非如此,”生怕他誤會,薑澤忙解釋道,“對祖父母,阿澤自是不舍,但相比閎城,我還是更喜歡密陽。”
“哦?你喜歡密陽什麼?”
“很熱鬨,有很多好吃的,還有外賣!”薑澤第一時間舉例道,旋即看到叔父笑眯眯的表情,又連忙靦腆地補充:“不過我還是最想去庠序上學,想穿校服,和大家一起上課。”
提起此事,薑舒倒是思考起來。
以薑澤的年紀本該去庠序的蒙館就讀,但因蒙館招收的多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所教授的都是最基礎的開蒙課程,這些薑澤早已學過,沒必要再學一遍。
而若讓這十二歲的小少年去上經館,又未免不太合適,況且經館的設立主要目的是為了向官府輸送吏員,所教授的課程也偏向官吏速成班,這與家中想要讓薑澤學習的東西顯然是不符的。
由此,他覺得郡學需要再開設一個單純學習知識、培養人才的學館。
這點薑舒其實早有考慮過。
目前的經館最適合的就是已懷有一定學識基礎的寒士和玩家,在經館學習於他們而言就仿佛是一個培訓和考核的過程——欲入官府,必須要進郡學,參加畢業考試,獲得好成績,這已經成了一些玩家及原住民的共識。
但這樣短暫的教育終究不是長遠之計,自蒙館至經館,其中還有長達數年的空缺,是需要學習任務來填滿的。
之前庠序剛開辦,師資力量不足,也招不到合適的學生,薑舒便暫時沒有新立學館,而今第一批蒙館的學子已將到了升學的時候,也是時候再開設一個新的學館了。
在薑舒看來,一個勢力想要長久地發展壯大,人才和教育絕對是頭等大事。
正好,馬上又是一季招生入學季,為了趕上開學,回到密陽後,他召集兩府僚佐開會,提的第一件事便是新學館的設立。
於此,眾官員都沒有異議,如劉汕、秦商等人更是大力支持。
“隻是,今年庠序經館招生人數已提升至三百人,若此時建立新學館,郡學恐怕難以容下這眾多生徒。”劉汕說出自己的顧慮道。
“無礙,可以另擇一地,作為郡學新校區,此事不著急,第一屆蒙館學生明年升學,還有一年的準備時間。”薑舒說出早就想好的應對策略,“至於今年,可先開設一個十幾二十人的小班級,招收附近適齡的士族官員子弟入學,嘗試摸索確立新學館的教學方式,方便明年的開課。”
說罷,他又抬起視線掠過眾人,微笑道:“諸位家中若有適齡的子弟,歡迎前來報名入學。”
劉汕聽聞此言便放心下來,隻是開設一個新班而已,大不了讓先生們忙碌些,多排些課程,時間緊是緊了點,總歸是可以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