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請v章購買比例達到50%後再看文
沒想到走了十天半個月,她在路上,竟遇見了一位賣藥少年,背著沉重的藥箱, 掛滿了鈴鐺風箏, 人撲倒在地上。
走過去的時候, 已經不行了。
這才發現這少年渾身痙攣後倒地而亡,腳上一大塊深可見骨的爛瘡。
或許是破傷風。
縱然這少年賣藥, 怕是也救不了自己啊。
那少年藥箱外頭掛了塊乾餅,荀南河餓了許久, 自然拿來吃了。吃人嘴短,總要幫些忙。
她彆的都不太熟,埋人也算是有經驗了, 便也將那少年簡單埋在路邊,給他插了個風車。
沿路的北風一吹, 風車在隆起的土上吱溜溜打轉。
有幾分童心童趣。
她想了想,到臨淄之前,還是要給自己找個活路。她就背起了那藥箱,走上了賣藥的路子。
那少年是不是有賣藥瞎忽悠的本事, 她不知道。
她走的是另一種老神在在的方式。
她做男裝打扮, 裝自己是某個隱居名士的弟子, 一副“萬事不可說”的神秘樣子, 再胡扯一句, 說是被派去向楚國巫彭的弟子學醫, 所以才踏上周遊之路。
再加上她懂禮節,又識字,又知道好多列國的故事,看起來就更加神秘莫測了。
不過這個四處奔波的賣藥少年,在道上混著倒也有些本事。
她隨身背負的藥箱底部有十幾小把木牘,記錄的都是藥方。
隻是這藥方都很不科學,不少藥材十分詭異,比如三月出生的牛犢後背的毛,比如有黑貓走過的床單燒成的灰——
荀南河不懂醫藥,她沒轍,真就按部就班的做,就算不管用,也算對得起原主和她收藏的這些木牘。
實在做不到,搞隻五月出生的牛犢背毛也勉強做藥。
雖然不知道效果好不好,但她藥箱上的鈴聲一響,穿著木屐的聲音走過石板街,幼童紛紛上街跟著她玩耍歌唱,各家捏著貝幣布帛來求她買藥。她也不吹噓,一副要買就買,不買我就走的模樣,人長得秀致,行為舉止又頗有風範,那些尋常百姓不信的也要信了。
真的重病的人她便不賣藥了,隻勸人求醫去,或是從其他縣城幫忙捎藥過來。那些求壯陽、美容藥品的她倒是從不少賣。有人聽說她去找巫彭弟子學習,也願意將她從一個縣城捎帶到另一個縣城。
而當荀南河到了臨淄的稷下學宮,才發現自己壓根就進不了那最高學府。
荀囿來自於臨淄大族荀氏姒姓。隻是荀囿頗有才情,在列國之中也是有些名氣,但與荀氏本家有些矛盾,就帶著女兒遠走高唐隱居下來。
荀囿的死,在臨淄人人可知。大部分也聽說他有一早死的發妻,隻留了女兒。
若荀南河說自己是荀囿的女兒,荀氏家族必定會接濟撫養她,但最後少不了用她爹的名聲把她嫁出去,用來聯姻;但若她不說自己是荀囿的女兒,那她就不再擁有貴族身份,就更彆提進入稷下學宮,連做個門客都難上加難。
荀南河想了想,還是離開了臨淄。
在現代的時候,她都不是個做研究的性子,這稷下學宮也未必適合她這種脾氣。
賣藥的日子倒也不那麼難,更何況,她來了這樣的時代,也就看了幾年的瓜田,聽了幾年的故事,算什麼了解。不如走走看看,先去魯國曲阜,再去吳越之地。
荀南河是想得有點美。
她到臨淄的路上是一路的風平浪靜,可不代表出了齊國這地界,就還有這麼好的日子。
她剛到魯國,就趕上了齊魯開戰,魏國助齊,魯國被滅。
一路上遇見過兵荒馬亂,也遇見過病疫災情。
她用自己的雙眼見識了什麼叫背車、人牲與屠城。
那時候她哭著想回臨淄討日子已經來不及了。
她賣不動藥的時候也做過馬夫,因會寫各國文字也做過抄篆記錄的書童。
幾年間,荀南河學會了多國語言甚至地方方言,會寫得一手還不錯的文章,會駕車射箭與大夏之舞,懂祭祀與釀酒,灑掃進退上完全足以在大家族做門麵。
她更學會了如何扮演男人,如何更好地察言觀色,如何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她也腳上磨滿了傷疤與凍瘡,一雙手麵上雖然好看,裡子卻有不少薄繭傷痕。
她萬沒想到自己光保命就花了這樣大的精力,她曆時幾年,十七八歲時她入了楚國,卻不是因為終於走到了,而是因為楚國強大後吞並了周邊眾多小國,把她所在的地方納入楚國的勢力範圍。
而且戰後新建的郢都,離她暫居的地方也並不遠。
就在荀南河遷至郢都賣藥之時,當時的楚國令尹邑叔憑的少妻信這些巫醫,將她請入府上。荀南河免不了又是那些裝,什麼話都不直接說,全都是讓那十來歲的婦人猜出來,她再故作神秘一笑。
卻沒料到這婦人竟將她“齊國隱士名徒”“周遊各國遍訪民情”“想來楚國尋大巫精進巫醫之術”之類的話,說給了邑叔憑。
邑叔憑這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子,竟然很寵愛自己這個年輕皮嫩的小嬌妻,第二日就叫來了荀南河。荀南河能忽悠得了那小嬌妻,卻忽悠不了邑叔憑這個年輕時候真的周遊列國的老妖。
而且荀南河不想說出荀囿的名字,也懶得再演什麼名士高人,被邑叔憑問煩了就滿嘴扯淡,裝出一副被戳穿的可憐樣子。
荀南河倒也坦蕩,她現在就是個賣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