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空定軸器”沒有部署完畢的情況下,隻有像超人和雷神那樣“骨骼與肌肉密度極高”的外星生命體,才能通過時空屏障且不會被撕碎。
作為標準的碳基生物,斯塔克顯然無法擁有那樣的體格。
當然,貿然進入其他時間線是危險行為,托尼並沒有“和詹姆斯去其他宇宙旅行”的打算——他不能保證“其他時空”會不會和“自己的時間線”產生衝突與異常。
——畢竟誰能知道多元宇宙的其他地球有沒有超級細菌、超級病毒、物種入侵之類的麻煩呢?
就像十五世紀末的哥倫布到達了美洲,立刻就給印第安人帶來了罕見疾病——麻疹、破傷風和天花。
這並不代表托尼對多元宇宙不感興趣:
他使用了躍遷裝置和維時引擎的核心技術,搭建了一個“跨時界共振器”(Interic Resonator),它能讓斯塔克與多元宇宙的‘同位體’進行雙向可視的交流。
——這對托尼·斯塔克來說暫且夠用了。
……
托尼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搭建了跨時界共振器平台,他最後檢查了一遍反向離子充能裝置,漫不經心地感歎著自己真該寫一本《多元宇宙漫遊指南》。
小笨手在一旁傻乎乎的“舉手讚同”,萬能的AI管家賈維斯卻知道這是斯塔克總裁的冷幽默——“多元宇宙漫遊指南”這個名字是致敬英國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的作品《銀河係漫遊指南》。
“沒有問題,檢查完畢了……”
托尼·斯塔克注視著共振器平台,點了點頭。
終於進行到實踐階段了。
他敲擊了幾下鍵盤,提高關聯事件的閾值,調整粒子的特征值——也就是時間坐標及光譜分析中的反應,設置了跨多元宇宙的目的點。
他會與自己的‘同位體’相見。
“斷路器已經運載好了……”
托尼調試著設備喃喃自語。
“應急發動機就緒……排除愛波羅佯謬(EPR paradox)乾擾項……”
“Sir,耦合裝置連接正常。”
賈維斯在另一邊回答了他。
托尼按下按鈕,啟動了機器的操作序列,激活了傳輸器。
“讓我看看‘工程師手冊’,這條時間線的斜率是……”
托尼閉上了嘴,他沒有把話說完。
——因為時空傳送裝置已經啟動了。
幽藍色的光輝在空中凝結成一道厚實的屏障,它像一麵透明的牆壁,將平台完全分隔,隨著皮姆粒子(Pym particles)的介入,模糊的圖像逐漸清晰了起來。
他注意到了屏障外的另一個自己。
——時間坐標鎖定的是“托尼·斯塔克”本人,那是另一條時間線的他。
他們擁有一模一樣的麵容。
“……哇哦,成功了?”
托尼下意識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平複激動的內心。
跨維度傳送門的對麵是夜晚的舊金山,蒼白的月光如同銀色的絲帶灑落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托尼看到了遠方的金門大橋,橋梁在月光的照耀下若隱若現,麵前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