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是幾個孩子還暗搓搓的較勁,本來說給她養老,每家養半個月,到天數一個小時都留不下趕緊催她去下一家,下一家則是買了什麼好吃的好喝的,在她來的那天全都藏起來,等到她走了再拿出來吃,生怕了其他兒女多占了便宜,自己吃了虧,感覺養的都是一群白眼狼,根本就看不出來人任何孝順。
這些日子以來,蘇萬華一直生活的水深火熱,完全沒辦法在繼續和兒女在一起了,她趁著自己能動,趕緊想要給自己找條活路,要是以後自己身體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在落在兒女手裡,這晚年生活必定淒慘無比。
蘇萬華不能留在原來的家鄉,要不然根本擺脫不了這些兒女,所以她就想著能不能上梧城投奔來投奔自己的外甥,再城裡找份刷碗的活也行,總比在家裡受兒女的折磨強,所以給沈淮趕緊寄了信,也是想問問能不能接受自己過去。
畢竟一個老太太到哪裡,哪裡都嫌棄,誰願意好好的日子,突然來一個親戚過來打擾,還竟是添麻煩的事情,自己活了這一輩子,總算是看明白了,人老了以後再怎麼都不受歡迎了。
她要是有一點辦法也不能給沈淮添麻煩,真的是走投無路了,要是其他的老太太估計也就默默忍受,鬱悶而死,但是蘇萬華還不到六十歲,身體都還很健康,要是就這麼認命,怎麼都不甘心,所以如果沒有接到沈淮的回應,她也就放棄這個念頭了。
沈淮看信件的時候,陳媛也在旁邊,兩人商量了一下這事情該怎麼處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三姨感激脫離那個環境,坐火車來梧城,所以第一時間用單位給對方發了電報。
因為發電報還能快一些,寫信的話三姨可能還要在那種環境生活一個月,到時候好好的人都給折磨沒了。
電報因為是公開的內容,所以也沒多說什麼,就是告訴對方,這事情外甥答應了。
因為這件事情來的突兀,沈淮和陳媛打算等蘇萬華來了以後安頓好了再說,之後的幾天裡,陳媛還是在家照顧孩子看店鋪,沈淮買了火車票去了母親的家鄉,他給外婆上墳,順便把三姨給接來。
陳媛的就餐票也印刷好了,弱勢群體和八十歲老人是七折用餐,學生和公務人員還有退伍軍人是八折用餐,考慮到弱勢群體收入也不高,而且壓力比較大,八十歲老人吃的也不多,甚至能健康出門吃飯的老人都特彆少,所以更加優惠一些。
就餐票推出以後,社會嘩然,能夠享受到優惠和折扣用餐的市民那被提多高興了,還有對麵就是小學,學生們一聽能八折優惠,恨不得一次性買個幾十張就餐票。
這種衝動型的決定一般都是家長想法,但是就餐票有規定隻能本人使用,要不然一個學生購買十張票全家都能使用了,餐廳豈不是虧死。
但是批發就餐票的情況依舊很多見,因為就餐票的使用規定是全餐廳所有的中式套餐任選其一,也就是說每天用同樣的價錢,就可以吃不重樣的飯菜,這對於貧困學生和不富裕的家庭來說,多麼的友好。
所以每個學生買個一二十張都是常態,本來每天都要過來吃的,這下有優惠自然不能放過,買的多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很不容易用完,這些卷隻能買套餐,所以周而複始天天都得來吃,餐廳又上新品,又誘因大家消費,這樣經濟就帶動起來了。
陳媛售出每張票,有關部門都會給她補貼相應的價格,所以依舊是盈利,不用擔心賺不到錢,而且 這種合作如果好好經營的話,她最後得到的好處絕對是意想不到的,果然是大力扶持。
被扶持感覺真好。
又得名又得利,可不是每家企業都有這樣的待遇。
而且自從有了這個政策以後,陳媛有一次看到沈明遠帶著趙雪妍悄悄來吃餐廳吃過一次,悄悄的意思就是不想讓她知道,主要還是因為怕給她填麻煩,也怕吃飯不收錢而不好意思,不過她也沒打擾他們,就是讓朱華給他們默默送了個菜,說是每個顧客都有,糊弄過去了。
反正自從有了這個合作以後,社會各界都在誇未來餐廳的老板很有善心,再次因為就餐卷的事情上了報紙,不過這次是感動華夏,民生福利。
扶持弱勢群體的企業,全梧城市頭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