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番外九(2 / 2)

小知縣 桃花白茶 12294 字 2024-03-29

可玉敬泉暗暗覺得不對,這麼賠禮道歉,看著贏了,但以後自己出去做事,還是家裡母親娘子在家,肯定還會被欺負。

現在的玉敬泉已經懂得思考很多了。

冬日的時候玉敬泉跟全家商量,他不能再去潞州城,雖然那邊確實不錯,但他不能看著一家人在這被惡鄰欺負。

而且憑他的力氣跟銀錢,他們可以開耕種田,不會家裡人受欺負。

這是玉敬泉深思熟慮做的決定,潞州城糧食鋪那邊雖然覺得可惜,但也知道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畢竟村裡會欺負勢單力薄的人戶,這些大家都知道。

但經過這件事,跟那鄰居儼然已經結仇,他家人多勢眾,玉家湖的人大多數還是不敢跟他家有矛盾,全都避著玉敬泉家裡。

誰知道這件事被當初處理矛盾的知縣知道了,那知縣聽說玉敬泉會些算數,而且人也老實,乾脆讓他到縣衙當個小吏。

他們這扶江縣裡,會算數的人可不多。

也有人說,是玉敬泉故意放消息給知縣老爺的,更表明了自己會算數的事。

但這些事一直沒證據,大家也隻是說說。

反正玉敬泉直接帶著一家人搬出玉家湖,直接在縣城生活,因為是縣衙的小吏,還找了知縣老爺重新在縣城周圍找了塊官田荒地,從此在縣裡住下來。

靠著當小吏的微薄酬勞,閒下來的時候再種田謀生,一家人的生活還真的操持起來。

玉敬泉會點算數,可並不知足,沒事就去請教知縣,想學寫字。

當時還有個叫淩俊鵬的跟他一樣,都在學字。

那知縣雖然不愛管事,可是個喜歡下麵人貧而好學的,閒暇的時候自然同意教導。

玉敬泉覺得,讓他重來一遍,他可能都吃不了當時的苦。

每天天不亮去種田,然後去當差,當差間門隙再學字,就是想拚一拚。

其實當時隻靠當差役的收入就不錯了,雖然母親身體不好,不能勞作,但他跟娘子兩個人完全顧得過來。

可他跟娘子心裡都憋著一口氣,都厭惡玉家湖的人,不就是欺負他們家窮,他們家人丁單薄。

所以他們一定要把日子越過越紅火才行。

在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門裡,玉敬泉看到玉家湖的人都沒好臉色。

而玉家湖的人臉色則慢慢變了。

在知道玉敬泉當上小吏的時候,心裡就不爽,頻頻找茬,不就是人人最看不起的低等小吏,有什麼厲害的。

在下麵辦差,還是看各家人多不多,看誰家耕地多。

可慢慢的,玉敬泉越來越被知縣重用,甚至當了十多年小吏之後,通過考核,補了扶江縣主簿的位置。

還是知縣一手提拔的,說玉敬泉敏而好學,很合適。

再之後連縣丞的位置都兼任了。

換了其他縣可能沒那麼容易,可扶江縣窮,加上玉敬泉的各項考核都過了,上麵也看在他們知縣在扶江縣時間門長,直接點頭同意。

那時候,玉敬泉已經三十七,他當了十六年的小吏,算是一步步熬到這個位置上。

在他成為玉縣丞的時候,玉家湖的人態度已經變成懼怕。

特彆是玉敬泉穿著官服回鄉祭拜自己父親墳墓的時候,懼怕成了實質。

那些原本看不起他家的,還有看著凶神惡煞的鄰居,忽然變得有力起來。

玉敬泉還是懶得理他們,祭拜之後就帶著家人回扶江縣。

說實話,他那會心裡覺得特彆爽快,憑著他的努力,終於一步步改變了整個家,他也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但扶江縣的好日子,也就那麼回事。

因為這地方大家都窮,都吃不飽飯,不過至少,他家有地方住,冬日有些炭火用,已經很好了。

窮縣就是這樣,大家都窮。

他們知縣不愛管事,也不苛待百姓,自然也不會有外快。

可玉敬泉挺知足的,他從玉家湖一步步走起來,這樣已經很好了。

或許他的孩子會不一樣,他的孩子可以讀書識字,說不定會真正走出扶江縣。

時間門到昌盛三十二年,那一年玉敬泉四十二,當了幾年的玉縣丞,他對這裡事情已經很熟悉,跟玉家湖那邊的人也算井水不犯河水。

玉敬泉以為,這樣的日子也挺好的,他向來知足常樂。

可就在這一年,他們的老知縣接到文書,說扶江縣要來一個新知縣。

接到這個文書的時候,玉縣丞跟淩縣尉其實有點擔心,他們這種半吊子小官,在現在的知縣手裡還行,到新知縣手裡怎麼辦,說不定還會被換下去?這種事情經常發生。

不過他們也沒說什麼,因為都知道老知縣在扶江縣當了二十五年的知縣,早該走了,要不是這裡實在偏僻,其實不該在這這麼多年的。

懷著忐忑的心情,玉縣丞跟淩縣尉一起跟著去接新知縣。

剛看到新知縣的時候,玉縣丞隻有一個想法,太年輕了吧,這十五六歲的樣子?

再看看他跟朋友的錦衣華服,那是他在潞州城都沒見過的好料子。

這樣的人,真的能當好知縣?他知道知縣都要做什麼嗎?

等知道他是買官來的,心裡更是一個想法,隻要這個知縣不鬨事,讓扶江縣跟之前一樣,那就行了。

可惜這個想法並未實現,因為玉敬泉發現了,他們的新知縣非常厲害,雖然經常做些他們看不懂的事情,但結果非常好。

玉敬泉憑著自己認字,對扶江縣還熟悉,竟然真的留在衙門裡。

而他的新知縣一路帶著他們,竟然到了誰都不敢想的地步。

甚至是有些誇張的地步。

玉敬泉有時候都不知道,原來自己身上的潛力那麼大,竟然能做那麼多事。

他的娘子也是同樣厲害,自己跟人撐起香粉作坊。

那時候玉家湖的人見到他們一家,隻有求饒的份,雖然他什麼也沒做,那些人已經害怕了。

玉敬泉也算實現當初的心願,一家人平平安安,不用再害怕冬日。

他老娘走的時候,也是笑著離開的,畢竟最後的二三十年無病無痛,家裡還有人伺候,走的時候也高壽。

老年之後,玉敬泉就回到扶江縣守孝,那會他已經位居朝中正四品京官的位置,年紀也到六七十,乾脆直接致仕。

玉敬泉沒想到,他也會被皇上再三挽留,最後看他去意已決,這才點頭。

畢竟守孝確實是大事。

玉敬泉回鄉之前,自然還去見了紀煬,兩人其實無需多說,都是多年的好友了。

但玉敬泉心裡真心感謝紀煬,如果不是他,自己怎麼可能在朝中擔當要職,又怎麼會成為正式官員。

他當初隻是想自己買幾畝耕田,好好養家糊口。

最後卻掌管良種司,讓天下人都有糧食戶口,這其中的差距,不可謂不大。

回家休息的時候,他跟娘子還是住在扶江縣,在縣城買了棟小宅子居住,再也沒有回玉家湖。

其實他對玉家湖已經沒什麼恨了,倒不是說原諒他們做的那些事,而是他永遠都不會原諒,並且也不在意。

那些人的愚昧是正常的,他又何必在乎再跟他們生氣。

可要是說回去,那又不可能。

之後玉敬泉還遇到他做過事的糧食鋪子的老板,那個老板也是白發老人,但還記得當年的事,他也沒想到玉敬泉之後會有這樣的際遇。

這個糧食鋪子老板,也跟他說的一樣,早就開了分店,如今最大的買賣是運糧賣到海外小國,每年掙得盆滿缽滿,當然家裡的生意已經交給兒孫們打理。

玉敬泉還去過之前那個老知縣的家鄉,知道老知縣走之前還在旅遊,寫了許多遊記,甚至還在想,若老知縣晚出生幾十年,會不會更開心。

因為現在的輪船火車,會更方便旅遊。

以後的很多年裡,玉敬泉一家都在扶江縣生活,他身上官職雖然沒了,可周圍官員都對他畢恭畢敬,每年秋季豐收的時候,還會請他去潞州城指點。

淩俊鵬在致仕之後倒是舉家搬到汴京,不過現在交通便利,每年都能見麵。

玉敬泉看著幾乎翻天覆地的扶江縣,隻有一個想法,他那會還覺得新知縣來了之後,扶江縣跟以前一樣就行了,現在想想,竟然覺得有點好笑。

不過也是,紀煬的能力,確實不可思議。

再想到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時期。

一切就想夢一樣,現在的承平國百姓不會覺得冬日凍死人很正常了。

他們再也不用懼怕冬天。

玉敬泉笑笑,手裡還拿著稻穗,這是紀大人最喜歡做的事,如今也是朝中很多人喜歡做的事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