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1 / 2)

不僅是論文,簡夢菡在所有專業課上都表現的很認真,每節課的知識點幾乎都是最快掌握的,課堂作業自然也難不住她,寫的快正確率還高,理所當然就成為了大家借作業抄的對象。

魯萱已經不知道第幾次抱怨這是個假大學了,她哥的學校和專業環境聽起來要寬鬆的多,專業課老師似乎也不像她們的這麼苛刻,完全就是一副任意玩耍的模樣。

按照傳言來說,大學一向是天堂的代表,仿佛進了大學就能夠無憂無慮一樣,實際上各個學校和專業之間的差彆可大了去了,至少以她們的狀況來說,大一上學期的課程就滿的不行。

除了馬原、英語、體育這一類最基礎的公共課,剩下的專業課占據了非周末的大部分時間,國貿畢竟是被說什麼都要學一點兒的專業,這樣排下來,就隻有周四的下午是完全空閒的,其他時候全天都有課,周一還有到晚上九點多才結束的晚課呢,區彆隻是是否滿課而已。

這種情況下,簡夢菡就基本沒離開過學校,她的論文也都是在圖書館和宿舍完成的,舍友們自然也很快就能知道她在做什麼,隻是論文這東西似乎比保險箱的出現還要讓她們驚訝。

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大學,大概率也都是第一次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簡夢菡倒好,直接就奔著論文去了,還是那種好好上課也不一定看得懂的論文,很容易讓周圍的人懷疑自己是不是缺失了一段記憶,以至於少了那麼多知識。

但如果能仔細看一看那篇論文,有點見識的都應該知道那不隻是知識儲備的問題,超越現如今的大局觀才是這篇花費了簡夢菡快要半個月時間的論文能被《經濟人》看中的原因。

《經濟人》開刊於1989年,距離現在也有快十年的曆史了,是國內比較出名的財經周刊,很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在那上麵發表最近的經濟動向預判,也自然成為很多知名企業家會長期訂購的財經雜誌,簡夢菡自己也是它們的長期客戶。

因為本身算是權威,審稿也就很嚴格,不是所有號稱是教授、自稱是專家的人都能在《經濟人》上發表文章的,投稿人本身的資質和學曆根本不是選稿的主要標準,在五年前從月刊改版成周刊之後,這些外在條件甚至連參考標準都再算不上。

隻不過本身沒點榮譽稱號,很多人都不太敢給這種專業雜誌投稿,這才導致了“非碩士以上學曆、副教授以上職稱都無法在經濟人發稿”這種普遍的主觀印象,有點自知之明的連投稿嘗試都不會做。

簡夢菡扮演的就是那個膽子大到好像都要沒有了自知之明的人。

作為一個才上大學沒幾個月的學生,特彆還是看造型就能和混社會聯係上、感覺不太愛學習的學生,她就這麼大大咧咧的往經濟人的主編郵箱裡投了自己足足有三千字的稿件,這個郵箱號還是她托關係才知道的呢。

對於財經圈來說,她的行為和愣頭青也沒什麼區彆,偏偏她還真就成功了,以至於被好友郵寄了新一期雜誌樣本的臨北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胡冠宇一臉迷茫。

胡冠宇今年五十多歲了,已經是一個距離退休也沒多久的時間點,作為一個四十年代出生的人,當年那些苦日子他可是一件沒落的熬了過來,本身心態就比較好,為人比較寬容,隻要院裡的學生不是捅了大簍子,他也不喜歡開除和處分警告那一套。

《經濟人》的主編是他的大學同學,雖然是同學,但卻小了他好幾歲,那時候剛恢複高考,一個宿舍的同學歲數差出一輩的也不是沒有,照樣當朋友一樣相處,那應該是他認知中,最純真的年代了。

以前有什麼特彆驚豔的文章,他的老同學也不是沒有給他寄過自家雜誌和手寫信,可那都是出版發行之後的事兒了,按照行業內的規矩,除非是這一期的文章撰稿人們,否則編輯部不該把還沒發行的期刊樣本提前發出去的,這容易增加內容泄露的風險,大幅度影響期刊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