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黑著,卻一點也不顯清冷。
等到了衙門前的那條街上,遠遠就那邊一片燈籠,隱約人聲傳來,走到近處,更加熱鬨。
官署的最外邊的大門又叫轅門,此時轅門外站了一大片考生和送考的,不是提著長耳考籃就是身邊放著桌椅,與人交談著。
顧爺爺下了車,怕人多擠著了自己爹,勸他:“這人多,要是騾車被偷了可不好,爹你在車上給咱們看著車。”
“誰敢在衙門前縣試時偷車?!”顧家曾祖父不願意。
顧爺爺隻好拴了騾子,顧思提著自己的考籃,借著身量小,很容易就擠到了……四圈之外處。
顧爺爺打開椅子,讓顧家曾祖父坐,他又讓顧思坐,最後竟是誰也沒坐。
旁邊的人見顧思年齡小,就過來搭話,誇讚兩句,惹得顧家曾祖父開心的很。
等了兩刻,鑼聲傳來,開始排隊入場檢查。
檢查很快,打開籃子把東西拿出來,沒多餘的東西就被放行了。
顧思剛開始聽說檢查很鬆時很意外:“不是要搜身嗎?”
顧家曾祖父道:“那是院試鄉試搜身,縣試檢查的不嚴,府試嚴。嗯,其實我考試的時候還是很嚴的,現在越來越不嚴了。”
法度鬆馳,就說明一個國家在走下坡路了。
顧思算出來,到現在已經開國一百九十年了。
他左胳膊挎考籃,左手拿尿罐,右手從爺爺手裡接過桌椅,聽著家長囑咐兩句,就進了轅門。
從轅門一路走到了儀門前,顧思沒先從角門進,而是仰門望著關閉著的三間六扇大門。
這儀門平時不開,隻有大事才開,比如皇帝臨幸1、宣讀詔旨、舉行祭祀活動等這一類,或者是新官上任、縣官迎接同級和上級官員等。
這是……權力的象征。
他是到了這裡,才有了想要權力的心,因為沒有權力,人就活不好。
看了一會兒,顧思,右手拿桌椅,從東南的角門進去了。
大堂的院子裡已經站了一些人,顧思找到自己的“李”字位置,撐開桌椅坐著。
時間不長,院子裡就擠起來,約摸有三五百人了,還在進。
等人來齊了,然後顧思就看到一群白胡子白頭發穿藍衫的老頭進來了,按年齡和他們身上的秀才服看,這就是西鄉縣裡的所有廩生了。
哦,沒有重病的、能動彈的所有的廩生。作保可是一項不菲的收入,保一個人收三五兩銀子,保三五十個人,每年至少也有一二百兩了,所以能來的都來了。
等人來齊了,差役過來讓大家站立整齊,有禮房的吏員過來說明認保的情況。
一會兒,身著官服的桂縣令從大堂裡出來,院子裡一下子安靜了。
主考官桂縣令領著大家拜完孔子像,監考官對著主考官行禮,站到他後邊,一群廩生站旁邊。
有差役便念名字,念五個,就有五人上前,對著縣令行禮,認保,退下。
前邊七個廩生認保完,就到了趙廩生了。
差役念了顧思五人名字,他們提著考籃放一邊,行完禮,挨個說:
“學生顧嚴。”
“學生顧民。”
“學生顧思。”
“學生王紀年。”
“學生呂樂康。”
一起說:“五個結保,趙廩生作保。”
趙廩生上前看他們一眼,對縣令作揖:“廩生趙懷保。”
然後就退下去,拿著自己考籃,等認保結束。
認保結束後天都亮了,廩生離開,差役組織大家坐整齊,鑼聲響起,考試開始了。
有三個差役開始發試卷和草稿紙,有三個差役舉著寫著考題的牌子。
顧思拿到卷子,先揭了上邊的浮票,小心的收好。
要是縣試最後中了,另來一個人說他是顧思,冒充他怎麼辦?這個浮票就是證明他身份的東西。
卷子最上方最右邊是填寫姓名籍貫等信息的地方,左邊是紅格紙,一頁十四行,一行十八字,一共是相連的七頁。
他慢慢磨了墨,填了姓名等信息,當考牌到了自己身邊時,左右幾人都望了過去,抄起來。
顧思看一眼,是己冠題,沒抄。
縣試的第一道題分兩種,一種是二十歲以下之人的“未冠文題”,一種是二十歲之上的“己冠文題”。
雖然說難度一樣,但是未冠題怎麼都不會比己冠題難,有時候還要簡單一點,是以很多人讓孩子十幾歲就開始參加考試。
等到未冠題來了,他才抄起來。
縣試第一場考四書文兩篇,五言六韻試貼詩一首。
這次文考的是《中庸》和《論語》,題出的中規中矩,詩考的是……
顧思有些頭疼,兩輩子他不知道這個試貼詩考題的出處!
他年齡小記性極好速度非常快,看的書很多,常用的都讀過了,可試貼詩不會把考題限製在四書五經裡,會從古今任何一篇文章一本書裡出!
任何一篇!
你再博學,也不可能讀過所有文章看過所有書!
就,不認識很正常!
正常個屁啊,你一個縣試 ,出這麼難的題!
中考考積微分,你說你過不過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