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8 永不出境(2 / 2)

撿漏 金元寶本尊 6153 字 1個月前

餐館重新開業的日子還沒定下來,可每天來吃飯的人卻是絡繹不絕。

義大媽說那就不用開業了,直接營業得了。

金鋒想了想,最終同意。

開著領航員上路直奔琉璃廠,這是自己在天都城最想去的地方。

琉璃廠在清末民初那可是整個神州最重要的古玩市場,始建於元朝,明朝時候為工部五大工廠之一。

到了民國時候,這條長八百米的街道上,密密麻麻開了數百家的古玩古董店,見證了整個神州最屈辱的那段曆史。

明朝的口杯一塊大洋一個,清朝瓷器就當白菜價一筐一筐的往外送。

最能代表神州曆史的青銅器一車一車的往外拉。

唐宋元明清各朝書畫一堆一堆的往外盤。

到現如今,還剩下槐蔭山房、古藝齋、瑞成齋、萃文閣、一得閣、李福壽筆莊等等百年老店。

還有最大的古舊書店神州書店,以及西琉璃廠原有的三大書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依然在這裡矗立著。

最著名的榮寶齋也是在這裡。隔不了幾步就是一家榮寶齋,也不知道哪家才是總店。

這條街上走出來無數位神州頂級鑒寶大師和收藏大家,知道現如今都被人津津樂道。

張伯駒大師在這裡花了一百七十兩黃金買了鎮國之寶《遊春圖》,為此還賣了大太監李蓮英的房子。

一百七十兩黃金,在當時,就是天價!

可以買一千座四合院。

金鋒來這裡,是想看看能不能在這地方找到一些善本古籍。

漫步在這條七百多年的老街上,看到的是天都城最久遠的麵貌。

這裡的建築大都保存完好,路邊的樹木是近些年才栽種的,鬱鬱蔥蔥,人潮湧動來來回回,時光變幻著,隻有那各個熟悉的招牌在向金鋒靜靜的敘說著曾經滄桑。

如果說潘家園是大眾百姓玩樂的地方,那麼琉璃廠可就是高檔人士的專場了。

在這裡,普普通通的一個店子那都是能說出一長溜的曆史來。

一個小小的店子裡,擺著的東西,都夠一家人吃一輩子。

琉璃廠除了一些固定的店鋪,叫做正規軍之外雜牌軍也不少,那是擱各條通道上支起個地攤先做現賣,有刻章的,作畫的,寫字的。

這些人都還是很有兩把刷子的。

金鋒還看見一個最古老的千年職業,那就是鋦碗的。

“沒有金剛鑽,彆攬瓷器活!”

說的就是這個。

過去生活很窮,很多老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修起來繼續使用。

鋦,是指用一種彎曲的釘將有裂縫的器物接補起來。打過鈀鋦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碗能補得好,當然其他瓷器如瓷壇、瓷杯等也可以同樣修複。

一般走街串巷的那都是些手藝一般的工匠,真正牛逼的是‘鋦活秀’。

‘鋦活秀’源自清朝的八旗子弟。八旗子弟“賞花弄鳥,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貴紫砂泥壺失手碰裂,便找鋦匠修補。

鋦匠師傅利用裂紋的走向因勢利導,用金、銀、銅、鐵鋦釘,鋦出一枝梅或幾束桃花,稍經打磨,甚至可以身價倍增。

這種手藝簡直就是絕活兒!

在民國有專門的一批漢斯國老外,專門收集這些鋦過的殘器,他們認為這種殘缺美才是真的美,才是真正的藝術品。

為了迎合老外的這種口味,很多人專門把瓷器打碎再鋦,甚至用在了紫砂壺上。

在新紫砂壺中裝滿黃豆,注水浸泡,利用黃豆遇水膨脹之力將壺壁撐裂,再請鋦匠用銀釘鋦成畫紋,甚至連壺口、壺嘴、壺柄都趁機加以紋式包嵌。

這種手藝登峰造極,爐火純青。

二次做出來的紫砂壺甚至比完整的紫砂壺還要貴。

古玩行裡有句話叫做寧買殘器不買贗品,在現如今真品越來越少的環境下,修複過的殘器一樣能賣到天價。

就拿朵爾拍賣會上,一隻修複過的元青花四海水雲龍紋扁壺最終583.15萬美元成交,創下了當時的天價記錄。

那是在2003年的時候。

金鋒看了看這些個鋦碗的高手們,默默的搖頭歎息。

時代進步得太快,當初窮得叮當響的神州,現如今物質如此豐富,也導致了老祖宗們傳下來的東西一天天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