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1 自己也是百姓(1 / 2)

現場的群眾,不僅僅是有死者村子裡的群眾,連其他鄉鎮的群眾,也都趕了過來,幫助這個死者家屬們,向政府討要說法,也是說,通過這個死人事件,成為了一個導火索,徹底是引發了當地居民對政府和縣計生局執政的不滿,群眾的不滿情緒迅速得以蔓延,才形成了這麼一個聲勢浩大的聚會,向政府施壓。

唐誠向周圍的群眾打聽,群眾到底都是對政府提出來了什麼要求啊?

恰好這個群眾知道內情,也樂於向唐誠透露,他說:很簡單啊,咱們這些個群眾啊,是給政府提兩個要求。這個人說話辦事,已經是把唐誠當成了群眾了!但是唐誠倒是喜歡這個稱謂。唐誠是省長,但也是百姓。

唐誠樂於自己也成為百姓的一員,而不是把自己看成了超出百姓之外!唐誠這個人,很喜歡一副對聯,叫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唐誠問到:那兩個要求啊?

這個群眾說:第一個,一定要補償死者撫恤金等錢款,一個人按照五十萬來賠款,四個人,是二百萬。大人小孩一個價格。第二個呢,我們梅仲縣要全麵放開落戶口限製,要給我們全縣沒有戶口的孩子,全部給戶口。達不到這兩個目的,咱們老百姓是堅決不能撤,堅決和政府對抗到底,哪怕是我們付出犧牲和鮮血呢,也要誓死對抗,一定要討要一個說法,如果縣裡不能答應,我們還準備去市裡呢!

唐誠明白了群眾們提出的這兩個要求。

唐誠這個官員,是和其他官員們不一樣,也很另類。

大天朝裡的許多官員,都是傾向於自己的利益,而忽視老百姓的訴求,一旦是麵臨到這個群體性事件,一般都不會答應老百姓的要求,甚至是不考慮,直接把老百姓劃成為刁民了,動不動是抓人和鎮壓以及打擊。好像是答應了老百姓的訴求,政府無法再生存一樣。

而唐誠不一樣,唐誠骨子裡是傾向於群眾的,隻要是遇到了群體性事件,唐誠去處置,總是會認真的考慮群眾提出來的要求,隻要不是特彆過分的,合情合理的,唐誠都會答應。這雖然讓唐誠博得了一個親民省長的名號,但是呢,同樣也遭到了很多官員們的反對和敵視。唐誠也會為此而得罪了仕人集團。

唐誠問道:梅仲縣政府答應我們群眾的條件了嗎?言語之間,唐誠也把自己當成了群眾。唐誠這麼快融入了群眾裡,速度之快,都讓林樂秋有點哭笑不得。

這個群眾說:當然是沒有答應了,如果政府早早答應了,咱們這麼多群眾,乾嘛還要深夜集合啊!第一個條件,咱們要求的是,每個死者五十萬,一共是二百萬,而政府答應隻給五十萬,一共是五十萬,平均一個死者隻能是十萬多一點。第二個條件,我們提出來,要給我們梅仲縣全體沒有戶口的小孩落戶口,不管有沒有足額繳納社會撫養費,要先把孩子的戶口給落,先不能耽誤孩子的學和生活。結果呢,這個條件,政府也給回絕了。

唐誠聽後,苦笑了下說:也是說,我們群眾提出來的兩個條件,政府都沒有答應啊!

群眾點頭稱是。